提高GDP的科技含量
虽然我国GDP总量处于世界前列,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但总量并不等于质量,总量大并不等于实力强。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努力提高GDP的科技含量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深入分析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制造业、作为贸易大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可以发现,突出问题是大而不强,主要是产业的技术含量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一是产品附加值低。我国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大部分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微笑曲线”底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70%,而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50%左右。二是自主品牌少。2013年,我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达到57.3%和29.9%,但很多商品核心技术掌握在外方手中,其中机电产品61.2%是外资企业生产的,51.1%是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73%是外资企业生产的,65.3%是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2014年,全球企业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中,美国有59个,日本有7个,韩国有3个,我国仅有华为一家入围。出口商品大量属于贴牌和代工,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仅略高于10%。三是经济效益低。我国每个就业者创造的GDP仅为美国的21%、日本的32%。多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基本在26%—30%,而发达国家一般为35%左右,美国、德国等超过40%。我国GDP每增长1美元,大约需要5美元的投资,资金投入成本比日本和韩国经济起飞时期高40%。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中,仅有不到一半是源自本国的贸易增加值创造;出口的每1美元中,只有不到50美分真正流入我国企业。
习近平同志指出,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在新常态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改变大而不强局面的战略支撑。提高GDP的科技含量,必须提高研发投入比重、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从而大大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下改革“快进键”,挂上创新“高速挡”,启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着力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加快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