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自贸区试点可一石二鸟

推进自贸区试点可一石二鸟

推进自贸区的发展是中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改革开放新的战略选择。不断地推进自贸区试点,可以达到双重目的,实现“一石二鸟”。

在国际层面,主动应对发达国家的新规则和新贸易方式的挑战,主动引进来。发达国家力推以服务贸易为主的自由贸易新协定,跨过原先的WTO框架,寻求区域间的自由贸易联盟,这给中国带来极大挑战,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可能性。服务业是发达国家的优势和重点行业,而工业不再是其重点,农业是侧重保护领域:在WTO协议和框架下,发达国家出于国内政治压力,农业达成协议困难重重。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大多停留在农业或工业化阶段,在开放农产品市场等上有着不少顾虑,在服务业开放上,竞争力很低,更涉及金融和电信等敏感领域,这就使得自贸协定难以达成。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相近,更有可能达成贸易协议。为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需要迎接挑战,主动作为,化被动为主动。

从国内形势看,形成一种改革的压力,推动国内改革有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的工作重点,但阻力一直较大。如何更好地推进改革?通过外部压力来推动是一种策略。通过扩大开放水平,引进国外的一些做法,可以给国内管理体制造就一种压力,着力探讨新的管理体制,从而达到以开放促进改革的目的。

在这种背景下,自贸区自然承担了更大程度上开放和试验的职责任务。更宽松的准入条件,以更开放的态度迎接国外的产品和劳务,同时,对发达国家的监管规则进行试验。

自贸区采取的是新规则,涉及投资准入、金融和贸易规则,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负面清单”模式,即“非禁即入”。换句话说,中国历来的传统做法是审批制——参照法律法规层层审批,只有许可之后才能做,只有明确规定才会放行。中国的企业也通常根据政府规则,看看什么被许可,许可之后才去做,因为一旦绕行就存在着法律风险,随时可能被叫停,因而创新通常是困难的。而负面清单意味着,只规定少数的安全规则,没有明确限制都是可行的。因此,自贸区侧重需要做的是探索制度层面的创新:在服务业开放上能不能真正迈出新步伐,同时,为金融业等开放积累经验。同时,自贸区也需要积累经验,复制到更多的区域。

自贸区意味着通关更加便捷,这会给普通家庭带来更便宜、更好的商品和更多的劳务,但同样会给国内商家形成压力,催促他们加快创新的步伐。同时,非禁即入和备案制也意味着创业的门槛会更低,创业会更便捷。自贸区借鉴的是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对于传统的管理体系有着不小的冲击。最大的风险就是,放开之后,事后监管能不能跟得上。监管能力的提升将是关键,需要行政上从事前审批到事后监管转变,目前看这个是难点。一方面,历来监管都是个薄弱环节,另一方面,目前还没有充足的激励和约束措施来提升行政部门的监管努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综合经济战略研究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