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们认为,当前,苏丹正值“多事之秋”,巴希尔此次获得连任,实属不易。
自2010年4月举行的上次大选以来,苏丹经历了风风雨雨。首先,经济形势一直比较严峻。南苏丹在2011年7月脱离苏丹独立后,苏丹失去了绝大部分石油资源和最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苏丹政府被迫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包括提高燃料附加税、禁止进口高档奢侈品和成品家具以及减少对大饼等主食的补贴等,但这些措施导致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在政治方面,南北苏丹关系进一步改善面临难题。与此同时,其他阿拉伯国家和周边邻国不断出现政权更迭,一些人担心苏丹政权可能成为中东地区下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因此,苏丹舆论认为,巴希尔在这个艰难时刻赢得选举,反映了苏丹民众虽然对现状有所不满,但仍相信只有在巴希尔领导下,苏丹才有可能渡过难关并获得更美好未来。
(图片说明:4月27日,支持者在苏丹喀土穆庆祝巴希尔连任总统。)
此外,苏丹反对党缺乏竞争力也是巴希尔在选举中获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丹主要反对党一直批评苏丹政府对待“民族对话”没有诚意,号召民众集体抵制选举,并要求巴希尔下台。但事实证明,苏丹民众对反对党的主张并不买账。
首先,除了批评政府外,反对党对苏丹当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未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苏丹民众对他们感到失望。
第二,反对党内部派系众多,而且相互勾心斗角,难以形成合力。相比之下,全国大会党干部提拔途径顺畅,力量不断壮大,执政地位难以被撼动。
第三,大多数民众都不愿意支持反对党的“革命”图谋。苏丹人民通过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命运认识到,单纯以推翻现政权为目的的革命不能彻底改变普通民众的处境。相反,国家一旦陷入混乱,受到伤害的首先是普通民众。(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