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海:课似茶道“回味”长

马文海:课似茶道“回味”长

摘要:许多学员把教员好的讲稿,把外请报告的录音或光盘都复制整理,作为自己的信息储备和智慧库,这是一种责任,一种觉悟,一种眼光,也是一种能力,是我们搞好教学的强劲动力。

听课犹如品茶,其味也浓,其味也异;听课如观景,景景皆不同;听课如看花,花姿各有异。如果把授课看作一种服务,看作提供消费,看作一种产品,就有“形神俱佳”的上品,尚可接受的中品,难以接受的次品,以及令人心醉的神品。听好课如品佳茗,对听者是一种享受,对讲者是一种展示,对双方是一种交流和熏陶,它带给人精神、心灵和认识上的满足不亚于听音乐看演出,甚至更深刻、更凝炼、更隽永,不仅回味无穷,而且终生受益,因而,自古才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说,极言受惠之大。那么,什么样才算好课,特别是干部学员喜欢听什么样的课?结合多年教学管理实践和对学员渴望及感受的了解,谈点浅见,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思想性是课之“魂”。课讲得好不好,有无思想性至关重要。有思想性之课,意在课外,以少胜多,回味无穷;举一反三,滋味幽远。听完之后,浮想联翩,如与智者对话,总有茅塞顿开之感。无“魂”之课,味同嚼腊,讲一是一,道理都对,只是老生常谈,不能给人以启迪,使人受教益。其实思想性并不神秘,就是有自己的独特感悟,独到见解,不悖原意,不违原则而已。思想性有如烛光,能照亮整个课程。教员的高明并不是比学员聪明,而是专攻多年,研修日深,能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能言,寻常之中讲出新鲜深刻的道理,或者在定论之中讲出与时俱进的见解,使听者的思维时刻处于探索思考之中、捕捉思想火花之中,哪有工夫打瞌睡。衡量課讲得好不好,最直观的标准是看有多少人打瞌睡。能把看似平常的内容讲得神采飞扬,引人入胜是真工夫,相反,就是强人所难,把课讲成了催眠曲,又不让人家睡觉,想想多为难。过去在国防大学听许志功老师讲马列原著课,很平常的一句话,他能讲出三到四层意思,细想真有道理,很少有睡觉的。讲课总得有点新东西,没有新东西,就没有思想性。思想性来源于思路的独特,研磨的深入和表达的新颖。

知识性是课之“本”。讲课本身就是传授知识的。《红楼梦》上说,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问题是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学员希望和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如果给非所要,就会南辕北辙。来学习的中培以上学员,都是优秀的中高级干部,将来要担当大任的。他们需要的是新鲜知识,前沿性、前瞻性知识,对自己发展有用的知识,而不是陈旧过时或自己已知的知识。尤其是当前知识爆炸,网络教育空前发达的条件下,再用老教材,念“老黄历”,肯定不灵。衡量知识是否新鲜有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想一下通过看书或者上网是否能得到,能得到的知识就要少讲或者不讲,要多讲一些前瞻性、前沿性、有争议或实用性的知识。讲旧知识是为了理解新知识,或是能翻出哲理、翻出新意,如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新解,江泽民对“与时俱进”的创新,否则,对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就尽量少讲,给大家留下思考的空间,也是一种传授知识,现代教育启发研讨的方法更为重要。增加知识性重在积累,重在搜集,这点教员有独到的优势。

趣味性是课之“灵”。课是否生动很重要一点是看有无趣味。言为载道,趣为传神。好的内容,重要的思想,如果讲得艰深生涩,呆板单调,也会影响授课效果,为什么有的教授、专家著述甚丰,堪称泰斗,登台讲课却效果不佳,除其它原因外,不能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听众接受程度,找到共同的兴趣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解是一个重要原因。讲课就要让人能听懂,让人愿意听,否则,就失去了本意。现实中有许多课之有“味”的典型范例。远的如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的解释。近的如军艺教授的大家喜欢听的“艺术欣赏课”,第四军医大学专家的“养生保健讲座”,都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经典,学员听后经久不忘。增加趣味性主要靠学习,向生活学习,向艺术学习,向教育对象学习,在讲授的内容中加进大家感兴趣的东西,就提高了趣味性。

实用性是课之“基”。有用性是干部学员选择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准。领导干部学员由于经历、阅历、能力、素质与战士学员的不同,学习目的更明确,选择性更强,更富于理智性。因此教学一定要抓住这个特点,就能取得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的是最大的动力。实践中,军用文书课常常暴满,计算机课听者甚众,联合推演大家全神贯注就是最好例证。大家都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缺什么东西,该怎么办,正所谓响鼓不用重锤敲,不用扬鞭自奋蹄,只要提供机会、要求和时间,就能取得很好效果。增加实用性主要是多同学员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按需要提供内容,必然受欢迎。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