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产能过剩路在何方?(2)

化解产能过剩路在何方?(2)

况且,产能过剩的主要构成并不都是落后产能。现实中,不管是先进制造业还是传统行业,都出现了过剩现象。只要基层政府及其官员“重视”什么行业,那个行业经过一定时期的“大跃进”后,必然过剩,这是前几年盲目跟风、模仿、急功近利的必然结果,即使个体的理性也会形成集体的非理性。因此,如果用行政的办法,想通过淘汰所谓的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为新产业提供机会,最后也一定导致新产业的产能过剩,甚至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现实已经印证这个事实。同时,快刀斩乱麻式的淘汰过剩产能,也很可能造成严重浪费,正像垃圾也是再生资源一样,过剩或者落后产能同样是资源,需要让市场来主导,进行资源、资产、资本的重组,以尽可能减少浪费。

淘汰产能的标准应该科学合理,不应把产能规模绝对化,必须综合生态、能耗、安全、质量、工艺技术、规模等指标进行评判,而且应该适当照顾地区差异。

化解过剩产能的路径

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策应。首先,让市场充分主导。要通过启动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使得土地、能源、资源等要素反映供需状况,不再扭曲投资与经营成本和价格,营造正常的竞争态势,让过剩产能在市场规律作用下逐步消退,使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优势企业通过正当手段实现兼并重组。其次,政府必须要有战略耐心,要忍住,不要过度“作为”。因为政府过度作为,就会形成伴随严重产能过剩的泡沫经济,导致企业家投机、官员投机、市场投机。有些地方用行政手段下达关停并转指标,强制砍产能,可能会受到市场规律的惩罚和来自各方面的强烈抵抗。

从战略上把解决过剩产能和构建新的区域经济布局相结合,不就事论事,以长远眼光解当前难题。单纯地消化产能过剩容易形成巨大的浪费,如果从产业转移、产业升级视角出发,也许有利于顺势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区域和市场布局,把所谓的过剩产能的包袱转化为新的优势。另外,淘汰落后产能不等于自动生成先进产能,不能深刻认识这一点,就有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因此,培育新的产业和产能是比淘汰旧产能更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它决定着淘汰过剩产能的决心、信心、结果与后果。

尽力拓展国外市场空间消化过剩产能。很多过剩实际上是相对的,在中国属于过剩,也许在其他国家则不过剩甚至个别市场可能属于紧缺的。这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去探索向外投资和产业转移的规律、方法和策略。这里需要解决多年来困挠企业“走出去”的诸多难题:能力和经验以及中介服务问题、金融支持问题、税收负担问题等。

遏制新的产能过剩必须借助于依法行政。各地在经济发展中习惯“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上大项目、大投资,但决策程序、制度制约方面缺陷很大。再有,地区封锁和行业保护以及领导干预也是产能过剩或落后产能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清理的难度所在。有研究报告提出:在招投标领域,地区封锁和行业保护主要表现在通过增设审批备案环节限制或排斥外地机构或企业参与本地区招投标项目;政府直接指定与其具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益关系的机构或企业进行投标或招标代理等招投标活动等;通过设置不合理的准入门槛限制行业外机构或企业成为会员或获得相关资质,使其难以公开招标等;领导干部在招标文件、招标过程、资格预审、评标过程中违法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上述情况表明,如果不能依法行政,就很难遏止产能过剩和消解落后产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