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展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京津冀“一把手”分别就三地在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方面所做工作作了介绍,并提出意见建议。会上,习近平指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系统谋划,加强体制机制创新。”随着规划纲要的出台,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终于浮出水面,“协同发展”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核心主题,为破解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资源环境制约等难题提供“钥匙”。
加强协同发展,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
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家一定要增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勇气,继续研究、明确思路、制定方案、加快推进。”“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
本次会议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而该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同时,推动这一国家战略“要坚持协同发展、重点突破、深化改革、有序推进。”
【解读】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国力认为,国务院此前已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该小组办公室设在发改委。“从机构设置上就非常重视,体现了京津冀地区的特殊地位。”高国力分析,之所以选择京津冀作为破题重点,首先因为首都北京已遭遇雾霾、拥堵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某种程度上已影响到了国际形象”。
当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多年的两位数转入到“七上八下”的中高速增长阶段,需要探寻全新发展动力。有媒体指出,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必须去除官本位思想。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绝非易事,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痛下决心,摒弃一切私心杂念,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民族振兴为重,勉力于全面深化改革,力争早日形成新的体制机制。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点题”: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高国力认为,协同发展长期来看是要解决这一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和资源有效配置问题,为本地区和全国开创全新增长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