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2)

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2)

——对习近平总书记“以劳动托起中国梦”重要思想的学习体会

做好“能生存、能生活”的准备

——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层次

劳动教育包含丰富的内容和层次,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自我劳动教育。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主张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这些闪光的教育思想仍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学生要学会积累生活经验,从自我走出远行的路,要有“能生存”、“能生活”的思想装备、知识装备和技能装备。在自我服务的劳动中去自我觉醒,自我觉悟,自我认知。

二是家庭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关注青少年的学习和创新主动性、自觉性和耐久性的历练和培养。青少年能劳动、会劳动、爱劳动、自觉劳动,养成勤劳的习惯,往往是家庭成员共同合作的结果。

三是学校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要建立多元课程体系,形成“课程超市”,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个性化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以供学生自主选择。从20世纪80年代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前,劳动教育在课程地位、学科地位上是“登堂入室”的,有课程课时保证,传授系统的劳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长期发展所需要的智慧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把劳动技术教育降位为四个学习领域的一个部分,课时只占1/4,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还难以得到保障,劳动教育只是停留在课程表上。过去几十年积累的劳动教育教学资源解体了,教师改行了,场地设备、经费毫无保障。

劳动教育承载着中国梦,要依法实施劳动教育。小学阶段要保证开好劳动课,选择适度、适当、适量、适合、适切的劳动内容,保证一周一课时。初中阶段要开设“劳动技术课程+职业规划素养”,保证一周两课时。高中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课程+职业体验课程”。

四是社会劳动教育。社会劳动教育包括社会生产活动的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青少年学生要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工厂,走进军营。社会劳动教育有不同的内容,也有不同的社会功能,如何用好这些功能,需要加强研究。

从劳动教育的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的角度看,现代劳动教育要转化为“劳动技术课”来进行比较有效。劳动技术课的内容要精心设计、精心选择,体现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特点。

劳动教育事关中国梦的实现

——劳动教育的实施和措施保障

劳动教育的实施目的在于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未来的生活中张扬个性、发挥优势、热爱生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就曾指出:“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加快,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社会信息裂变、知识经济时代创客激情和互联网思维等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现代社会的劳动教育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问题,这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不可否认,农业时代的劳动教育会带有小农经济的特点,劳动教育的内容也比较简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劳动教育的内容在不断转型升级、更新换代。有的学者往往以初期的劳动教育水平,去诟病这一学科的地位,这有失客观和公正。

工业化时代的劳动教育主动适应工业生产的模式化、批量生产、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制造业水平和规模上有了大幅度提升,客观上也促进了劳动教育标准的提高。有一批劳动教育的志愿者一直自信地坚守着这块阵地,使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适时跟进,不断探索着劳动教育的规律,在课程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