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孩子究竟是否非正常死亡,在事情没有权威调查结论之前,任何揣测或许都过于武断。当初公安机关如何发现走失的男童,救助站接收后又采取了哪些救助措施,孩子的死因到底为何,这些都有待调查给出权威说法。而作为事件中舆论质疑焦点的民政部门,理当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及时向社会答疑解惑。
面对家属和网民的质疑,信阳市民政局4月28日下午发布相关情况说明。遗憾的是,这则说明虽然大致还原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但缺乏关键证据和足够说服力,甚至,给人留下急于撇清责任的印象。之所以对民政部门如此较真,乃是走失的男童一旦被救助站接收,就在法律意义上确立了民政部门的监护职责,其间无行为能力的被救助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监护方的妥善保护。一旦被救助者出现人身权利受损,监护方即便没有主动实施损害行为,也负有证明自己不存在失职渎职的责任。但是面对诸多疑问,具有法定监护职责的部门,竟然不是用证据来证明自己履行了监护职责,而是变相发布了一个“免责公告”,其履职能力值得怀疑。
好在,信阳市公安局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同时刑侦部门成立专案组,相关调查和侦查工作已经开展。其实从常理判断,整个事件的真相调查并不难,无论是公安机关、民政局、救助站还是救治医院,都应该有相应记录,尤其是对孩子的死因以及瘦成皮包骨的原因,经过医学鉴定应该不难做出结论。只是令人担忧的问题依然在于:这种调查会否足够中立?一旦涉及公权力部门丑闻,调查会否受到干扰?最终信息公开能否做到毫不遮掩?
无论结果如何,男童走失半年成“干尸”的新闻都刺痛了我们的社会救助制度。时至今日,看似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实际上不堪实践检验。在家属、公安机关与救助站之间,缺乏基本的信息联动机制,尤其是公安机关与救助站之间,竟然无法实现失踪人口与被救助人的核准,生命的消逝再次见证了制度的机械与纰漏。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