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当代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支撑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决定了中华文化认同具有丰富内涵。中华文化认同包括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化精神、中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就是要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走过的历史,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反对把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排除在中国之外,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充分发挥中华文化认同在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重要作用。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以中华文化认同为根基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包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综合体。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民族进步的精神动力。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关键。多民族历来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统一的、多民族这一基本国情也必然要求把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的最高利益。56个民族共同构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是维护各民族团结的精神保障。其中,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要增强对于各民族的历史都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认识。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构筑了国家认同的基本内容。“四个认同”的根本目标就是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凝聚中国力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实现伟大中国梦。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保障。中华文化认同既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纽带,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增强中华文化吸引力、影响力,增强民族自信心所必需的。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还要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这同样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要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塑造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