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是加快经济转型的“催化剂” (3)

反腐败是加快经济转型的“催化剂” (3)

3 巡视工作和审计工作“优势互补”,在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会形成更强的合力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改进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形成震慑。2013年5月,对中国进出口银行进行了巡视。今年,又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巡视力度,将实现对中管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巡视全覆盖。我们也看到,从2013年到现在,国企、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在巡视中暴露,并在陆续整改。您如何看待巡视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影响?

吕劲松: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做强做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审计机关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促进其有效履行所承担的贯彻中央政策措施责任、经营管理责任、创新和转型升级责任、风险管控责任、可持续发展责任和党风建设责任等,在向巡视组等部门移送一批重大情况和线索的同时,也积极配合参与巡视工作。

从巡视揭露出的问题和审计情况来看,一些国有企业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不力,腐败问题屡有发生,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瓶颈”。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巡视在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一是真正形成了震慑,有力促进了国有资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落实;二是初步实现了“全覆盖”,扫除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的盲区;三是通过着力揭示关联交易普遍、利益输送问题频发、“三重一大”执行不严等危及国有资产安全和效益的消极腐败问题,严格执法、严惩腐败进行治标的同时,加强整改,从强化制度建设上遏制和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逐步完善治本之策。巡视工作和审计工作能够“优势互补”,在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势必会形成更强的合力。

4 “只要不出事、宁肯不干事”的论调,是没有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思想认识问题,也是缺乏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记者:现在,个别地方官员不干事了,担心一干事就会触动别人的利益而被告。于是,也有一种声音说反腐败阻碍了经济发展了。对此您怎么看?

吕劲松:这种对利益取舍的观点有悖于党员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和应有的担当。

从根本上看,我们要维护的是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这是使命所系、职责所在。说怕触动别人的利益,是担心推行改革举措会触动到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还是担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会得罪被监督者?这些人的利益为什么就可以置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为了“维护”这些利益就“不愿为”不干事,是真正站错了立场,放弃了职责,是宗旨意识缺乏、群众观念不强的表现;而怕“被告”就“不敢为”不干事,实质上是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轻,缺乏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同时,由于经济新常态和全面深化改革对官员履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官员不学习不钻研,因为本领恐慌而“不善为”不干事,这实际上是一种惰政懒政,在其位不谋其政而尸位素餐。“为官避事平生耻”,当前,改革攻坚任务仍然艰巨而繁重,更需要担当和勇于作为。“只要不出事、宁肯不干事”的论调,是没有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思想认识问题,也是缺乏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对抓好经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都绝无益处,应坚决反对。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