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对中共早期党建和革命的历史贡献

蔡和森对中共早期党建和革命的历史贡献

和森是我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1918年,他和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冬,蔡和森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6月出席党的二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2年9月,蔡和森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主编,撰写了大量论著,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为党早期重要的理论家和宣传家。

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第一人

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有五十多名党员,尽管其中并无蔡和森的名字,但他的建党思想和建党活动,足使蔡和森同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0年初,蔡和森在法国感受着异国文明的冲击与思想潮流的激荡,“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的重要段落,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及各国工人运动,变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9月16日,旅法的蔡和森写信给毛泽东,明确提出在国内“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并对建党理论、方针、原则进行了详细讨论。蔡和森是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第一人。当年12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蔡和森及在法诸会友,对于蔡和森的建党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次年1月21日,毛泽东在和蔡和森的通信中又说到,“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党一层,陈仲甫先生等已在进行组织。”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接受斯诺的采访时,明确指出蔡和森是法国方面党的创始人之一。留法期间,蔡和森在勤工俭学学生中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将一批先进分子引向崇尚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三次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革命斗争,成为杰出的学生运动领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同志一起筹组中国共产党旅欧早期组织。

积极开展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主张在统一战线中“建立一个独立的工人政党”

1922年9月13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担任主编,并在《本报宣言》中明确办报宗旨:“反抗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推倒为和平统一障碍的军阀”,号召全体国民为“统一、和平、自由、独立”而奋斗。《向导》共出版201期,蔡和森主编116期,他单独署名的文章总计134篇。《向导》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真正发挥了革命的向导作用。蔡和森认为,“在党的本身说,《向导》不仅统一了思想,而且作了组织的工具。”短短几年间,《向导》周报发行量从几千份迅速增长到10万多份,被广大读者誉为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民众政治生活中的“寒暑表”,是中华民族的“福音”,四万万苦难同胞的“先锋队”、“救命符”。

在党的三大、四大上,蔡和森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党的三大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在大会讨论中,蔡和森指出陈独秀“把工人置于国民党旗帜下”是违反国际一月决议关于必须保持我们的独立性的指示的。他主张在统一战线中,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工人政党”,即应保持我党的独立性。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