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新法规要及时解疑释惑

新政策新法规要及时解疑释惑

频频出现的新政策和新法规被误读的现象,表明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部门必须加大对新规的解疑释惑力度,及时通过媒体澄清不实的误读,为新规的顺利执行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最近,几项新出台的政策和法规频频遭遇舆论和公众的误读。如,误认为立案登记制就等于无条件立案,交了诉状法院必须无条件立案;误认为天气预报实行统一发布意味着民间气象爱好者作天气预报被“禁言”了,等等。

笔者认为,频频出现的新政策和新法规被误读的现象,表明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部门必须加大对新规的解疑释惑力度,及时通过媒体澄清不实的误读,为新规的顺利执行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立案登记制不等于无条件立案,立案登记不代表法院包揽所有纠纷解决。立案登记制下,当事人仍然需要证明案件符合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所规定的立案条件,才能登记立案,只不过法院的审查转变为形式审查,即主要审查当事人提交的材料是否符合形式要件,不涉及案件证据充分与否。如何做好不予受理案件的裁后答疑,是法院立案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同样,民间气象爱好者作天气预报不会也不应被“禁言”。近日,《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办法》规定,国家对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办法》一出,出现了热议的“气象爱好者在网上随意发布个人预测的气象信息,可能会遭遇重金罚款”一说。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官员通过媒体表示,这是误解了发布与传播概念表现。对于个人基于兴趣爱好所作的气象预报信息,通过各类媒体的各种方式,在朋友圈、QQ群中进行讨论、分享的行为不在《办法》规范之内。

上述两则引起舆论和公众误解误读的政策法规提示我们,制定和发布任何一项公共政策和法律法规,都应该事先对政策法规的内容进行事先的预测评估,尽量避免相关条文内容或者提法的模棱两可;在发布之初尽量作出具体的解释解读;在发布之后,要及时对舆论和公众的疑问困惑作出回应,及时解疑释惑。

政策和法规的生命力都在于执行,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部门都应承担起解疑释惑的义务。政策法规并不是一发布就了事,而要及时解疑释惑,避免误读,这样才能为新政策和新法规的落地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