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是科学的思想方法
“四个全面”,不仅是一个战略布局,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方法。“四个全面”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是我们思考和解决新时期面对的各种问题与矛盾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和落实“四个全面”,我们要确立三种观念,即: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只有谋得深,才能把握全面;只有落得实,才能实现全面。
一、“四个全面”体现了一种视野与胸怀
“四个全面”是面对世界的广博眼光与面对未来的宏大战略胸怀的结晶。从世界的视野看,我们要在国际激烈的竞争与合作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挑战前所未有。从历史的方位看,1840年至2049年,中华民族在200多年的历史中要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个100年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个100年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今天,中国已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东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最接近民族的复兴,也最有能力实现民族的复兴。从问题的导向看,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正经历空前深刻的社会变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要坚持用中国自己的理论阐释发展规律、解答时代课题,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创造、理论的独特贡献、制度的独特优势。
二、“四个全面”凝聚了对规律的深刻认识
“四个全面”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新的认识与新的概括。当今时代,我们怎样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给了我们深刻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也给了我们宝贵的教科书;人类社会发展史更让我们从一个久远的历史区间来思考我们自己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会形成感性认识,进而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就是形成了理论,这是我们在认识论上的第一次升华。从理论回归到实践,需要我们将基础理论转化为应用理论,并进一步转化为我们的工作途径与方法,再与实践结合,这是认识论上的第二次升华。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联系实践,理论的根本作用是让人豁然开朗,所以,理论一旦回归实践,武装群众,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四个全面”对规律的认识和问题的解读,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三、“四个全面”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所以,学习“四个全面”,核心就是要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场就是人们观察和认识事物的立足点,观点就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方法就是处理问题的办法。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妥善处理各种问题与关系。“四个全面”就是要求我们要全面地、系统地、整体地、历史地、发展地、实践地认识和思考问题,解决和处理问题。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宏观看重点,注重联系看整体,推进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
四、贯彻“四个全面”要坚持顶层设计与落细落小落实相结合
学习和落实“四个全面”,既要把握大局,加强顶层设计,善于谋划战略,更要落细落小,抓好落实。我们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实情,搞好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防止工作的碎片化、短视化。同时注意谋在深处、干在实处,用落细的作风、落小的精神、落实的举措,切实增强工作的精细化、精准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内容涵盖15个工作领域、60项改革任务、336项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180多项依法治国的改革举措,都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与精神。
五、坚持在“四个全面”的视域下审视各项工作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思路和理念的集中体现,以“四个全面”引领各项工作,就牵住了工作的“牛鼻子”。当前,我们要把各项工作放在“四个全面”中去定位、去把握、去布局,养成在“四个全面”布局中思考工作的习惯。在大局中把握工作的目标任务,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