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大国外交与中印关系

印度的大国外交与中印关系

 

编者按:今年是中印建交65周年。5月14日至16日,印度总理莫迪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莫迪上任以来首次访问中国。莫迪此次访华,对于促进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意义重大。本版特约请专家为您解读印度的大国外交和中印关系。

印度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与中国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如悠久的文明、庞大的人口、广袤的国土等,但在中国看来,印度尚不是一个大国,尽管印度的自我看法并非如此。由于这个差别,印度学者对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就有兴趣,希望了解中国的这个概念究竟包括了哪些国家。这反映了印度对大国概念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期许,与印度的独特历史与文化有很大关系。

印度的大国外交理念

印度在亚洲最先摆脱西方殖民统治,而漫长的殖民统治对现代印度的理念及政策塑造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包括对大国地位的不懈追求。印度认为只有成为真正的大国才能摆脱类似英国殖民的梦魇,国际政治的现实就是对力量的尊崇,所以把尼赫鲁当年为印度制定不结盟外交方针并成为世界不结盟运动创始领袖之一视为他的理想主义追求结果,并不是一个正确的判断。用尼赫鲁本人的话来说,印度之所以追求不结盟是因为印度如果与任何其他大国结盟,就只能造成依附的后果,而依附不会帮助印度成为大国,只能使印度成为附庸。在尼赫鲁看来,印度终将成为仅次于美苏中的世界性大国,这必须依靠独立的外交政策。他的这些现实主义想法后来大体都转化为印度的外交方针,也是今天印度奉行的大国外交的基石。

印度的大国外交一方面包含了印度的自我体认:印度已经具备世界大国的主要特点,而且拥有丰厚潜力,印度崛起将继续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印度也是一个拥有软实力的国家,印度自认为无论是其政治体制与价值,还是文化与宗教,都具有普世意义。另一方面,印度的大国外交也指向印度把大国作为外交的主要目标。2014年印度大选,执政10年的国大党联合政府黯然下台,莫迪领导印度人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莫迪在地方上执政的经验表明这是一个将经济发展视为最优先事项的领导人,然而他就职后高度关注外交,频繁出访主要大国及邀请大国领导人访问新德里,不免令外界有跌破眼镜之感,认为当前印度的大国外交在莫迪领导下进入了全新阶段。

印度的大国外交实践

印度奉行独立外交政策,其大国外交通常被理解为要与所有大国保持平行关系,以便印度可从中获取最大利益。但这种政策的真实实践也有其不易之处,在国际体系的大格局下,印度的政策和行为都受到制约。例如冷战时期,印度的大国外交基本上受制于两极格局,印度为了弥补其在邻国及周边外交上的错误与不足,主动与苏联结成准同盟,使这个时期的大国外交转而成了某种“一边倒”的格局,有违尼赫鲁当年为印度制定的大计方针,而且事实上也不利于印度的国家利益。

冷战结束后,印度重新调整了外交方针,将不结盟和独立视为最高价值,这固然可以为印度创造新的外交空间,但印度追逐自身大国梦的步伐却因后冷战格局的诡异而大大加快,其高潮是大规模启动核试验,向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提出了迄今最严重的挑战。印度从未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因此印度自认为这并不违背国际法,但国际社会却很难认同,并对南亚地区因此而升级的核军备竞赛表示忧虑。在此背景下,印度的大国外交可说是步履维艰,与世界主要大国改善和发展关系成为之后印度历届政府的主要目标。

印度的大国外交在新世纪获得重要突破。2003年,印度总理访问北京,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里程碑之行,双方达成一系列重要协议,并首次为两国关系定义,即“长期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2004年,印度新总理甫一当选即赴华盛顿访问,与美国初步达成“民用核能合作”,被认为是印度大国外交的重大成果。印度与欧盟达成年度峰会协定,与俄罗斯确立了首脑年度互访制度,与日本也建立了类似机制。从印度角度看,此类外交成果标志着印度已从核阴影中走出,在世界外交舞台上重建印度的地位。支撑这些行动的背后动因,则是印度经济发展在新世纪头10年取得的出色成绩单:连续多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高位运行,从而激发了国际上关于印度崛起的诸多讨论。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