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制度选择。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关键,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最重要的任务。企业的决策是否正确,执行是否有力,主要取决于公司治理是否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经理人市场、控制权转移、市场竞争等企业内部和外部机制主要也是通过公司治理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因而,公司治理成为影响企业绩效的直接的决定性因素。反之,企业绩效的变化会引发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最终导致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的变动。在特定的产权制度和产权结构下,可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和改善激励机制等来影响经营管理者行为进而提升企业绩效。因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就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三是继续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转换经营机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国有企业绩效的重要保证。因为,体制影响机制,机制决定效率,机制决定人的行为,而企业员工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效率。不仅如此,机制还具有反作用,反过来也会影响体制和制度设置的有效性。不解决国有企业的机制问题,不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的机制,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人浮于事、冗员过多等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由于缺乏机制保障,国有企业也难以充满活力和竞争力,难以提高经营效率。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重点是深化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同时,要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使国企的用人制度和薪酬制度更好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要求。
四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是解决国有企业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对突破国有企业体制障碍具有较强的牵引作用,对提升国有企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制度前提。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独立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就必须进一步做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因为,能否做到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并不取决于国有企业本身,主要取决于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另一方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有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要求。无论是做到产权清晰还是权责明确或是管理科学,都离不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因为,国家作为国有资本的最终出资人,对国有产权的界定和划分及授权具有决定权。同时,国有企业能否形成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经营机制,不少问题如高管人员的选聘和任用等,也不取决于国有企业本身,也需通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来推动。不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入手,国有企业难以真正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也难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适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求,须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从现行以管国有企业为主转变到以管国有资本为主。为此,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探索建立国有资本运营和投资公司,完善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进一步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问题,做到既有利于加强国有资本管理又有利于国有企业有效经营,使市场竞争的压力能够层层传导到每个企业员工,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能够有效落实到每个企业。
五是健全国有企业的监督体制。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体制是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制度保障,对国有企业绩效也具有重要影响。对我国国有企业而言,除面临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带来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还面临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公司治理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带来的腐败多发的问题,因而,加强监管、遏制腐败、防止国有资产权益受损的任务更为艰巨,更加繁重。要有效遏制国有企业腐败多发现象,防止国有资产权益受到严重损害,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着力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国有企业的源头反腐,预防和减少国有企业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一方面,要完善和发挥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探索和创新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时效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企发展取得的明显成就已证明,只要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尊重企业发展规律,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使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真正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充分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也完全可以具有市场竞争力,也完全可以具有良好业绩,对此,我们应充满自信。
(作者: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