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特别活动由领导人拍板
外交部前礼宾司司长鲁培新表示,近年来,“非常规外交”活动在外事活动中越来越多出现,有些是外交部礼宾司的创意,有些则是领导人根据自身喜好和实际需求进行敲定,最终都要经双方外交部给予倾力配合和安排。在具体安排中考虑到环境氛围要轻松自由,地点的选定也会有所考量,有时甚至会结合一定历史渊源。行程安排中有一些特定创意需要保持密切沟通,一般出访时安排的行程没有特殊情况都会配合对方国家的安排,中国自己安排的行程也会结合自身考虑,外交部一般需要口头跟领导人秘书处通报一下,原则上都可以顺利通过。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马振岗也表示,“非常规”外交特别之处就是减少正式官方色彩,更像领导人之间的交流,但实际上谈的都是重大的国是问题,形式比较轻松,更加自由活泼,双方感情上更加容易投入。马振岗说,这些工作不光是外交部来做,领导人自己也会给予很好的意见,最终由领导人拍板决定,仪式安排由外交部礼宾司来操作,涉及的两国话题由双方外交部政策司或相关机构来安排。
“非常规”手段不能低估
鲁培新表示,外交“常规”手段包括欢迎仪式、正式会面会谈、签署协议、演讲、国宴、国际会晤等形式,根据交往对象的不同和实际情况,要进行一些更加细致亲切的安排,根据需要融入一些“非常规”手段。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常规的手段包括国宴,但将家宴和国宴结合到一起,就是非常规手段,家宴放在领导人的故乡这又超出了常规。另外,两国领导人一起与群众互动属常规手段,但逛超市抢着付账就比较特殊。领导人一起参加活动是常规手段,但 “自拍大头照”还发到微博上,这种手段也十分罕见。国际场合外交活动中,赶上某个领导人生日、某个国家重大庆典,讲话中表达祝福是常规手段,但跟朋友一样送个蛋糕唱首歌,也是“非常规”的表现。
鲁培新认为,从政治角度来看,这些“非常规”手段都是为了整个外交方针服务的,这是外交新常态下的一种现象,不能低估它的存在,它是官方形式的补充。这种互动不仅是两国领导人的互动,更是两国人民的互动,体现了两国深入人心的友好关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