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有理论的超越与发展
在新形势下,西方学者也力图有所作为。新现实主义一派提出“霸权稳定论”,主张打造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大国来统领国际事务;自由主义一派提出“全球治理论”,主张各国弱化主权,制定共同的规则来管理世界;建构主义一派抛出“普世价值论”,主张推广某种自认为先进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来一统天下。但这些“新学说”在解释复杂而深刻变化的世界时捉襟见肘,在指导现实社会实践时表现出严重的局限性,甚至成为世界局部地区和少数国家社会失序、政治动荡的思想根源。
新型国际关系理论超越现有理论框架,主张决定人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因素不在于以对立和对抗为出发点的权力制衡,而在于以和平与发展为出发点的合作与共赢。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地球村不再是你死我活、我赢你输的角斗场,而成为所有国家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全球范围内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发展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程度的明显提升,为各国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绝大多数国家成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完善者和创新者,已有国际规则、合作机制与适应发展需要产生的新规则和新合作框架之间不再相互排斥和抵触,而是兼容共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平等相待,发展中国家尊重已经在发展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国家,发达国家则应客观理性看待别国发展壮大及其政策理念,避免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走向冲突对抗的老路;倡导建设摒弃对立、对抗因素,更具有超越性、平等性、和平性、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伙伴关系。
习近平同志指出:“正如一棵大树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一样,天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新型国际关系理论打破西方“自由民主”价值和社会制度是世界所有国家唯一正确选择的神话,认可和包容世界本身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坚持国际社会应尊重各国根据国情对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趋于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将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复杂性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动力,引导不同文明、不同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共同参与、共同发展。
新型国际关系理论重视培育理想信念,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主张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应携手并肩、共同推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治理法治化,尤其是维护好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主张国际政治应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强调以民为本,突出人民主体地位,致力于打造一个不但物质富裕而且有理想信念的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不但能共享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宽裕的生活,而且能共享安全保障、过上避免恐惧的生活,能共享尊严、过上更富精神内涵的生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