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红灯者被抡铁锤,“违法”岂能制理“违法”(3)

闯红灯者被抡铁锤,“违法”岂能制理“违法”(3)

制止闯红灯岂能“铁锤伺候”?

透过此次事件,我们也不难看到其背后隐含的两大问题:一是一些行人规则意识缺失,遵守法律观念的缺憾,频闯红灯的违法问题。因为交通执法力量不足等原因导致的执法不够严格等问题,最终引发了一些人意识上对交通法则的无视,行人闯红灯成了人们最为典型的违法行为。有人甚至根本就不将闯红灯当一回事,甚至觉得其无关紧要。青岛被打女子明显就是其中之一。其之所以屡屡闯红灯不听劝阻,摆明了就是规则意识缺失的表现!

二是交通协管员工作时相关权限尴尬问题。如今,几乎所有的城市都设置了交通协管员、信号灯引导员、文明引导员等工作岗位。但这些群体显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执法者,在遇相关违法行为时,只能进行劝阻,甚至连罚款的处罚权都没有。这就很容易被一些违法者质疑“你凭什么管我”?这也是青岛这位交通协管员打人,并表示“就是不让你闯红灯”的最根本原因!

然而,不管怎么说,打人,特别是用铁锤打人都是违法甚至是涉嫌犯罪的。这种以违法制止违法,突破法律边界的交通协管工作方法,与开车斗气,“你别了我,我要别回去”等违法行为一样恶劣,是坚决要不得的!

【启示与思考】

协管员抡锤砸闯红灯者头部事件折射出交通协管员执法的尴尬。一般情况下,交通协管员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与交通警察相同的职责,却没有充分的处置权。这一差异直接造成了协管员在维护交通时没有足够的威慑力,也间接增加了交通协管员与违反交规者之间的发生冲突的风险。平衡交通协管员的职责与职权显然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各地的交通协管员队伍普遍存在管理不一、机制不全、保障不力等问题。部分协管人员素质偏低,交通协管知识缺乏,纪律松散,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甚至出现发生口角、打斗和以权谋私等现象。

毋庸质疑,“中国式过马路”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按理说,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机动车经常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一些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做出闯红灯的疯狂行为。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由此而言,当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或驾车的时候,更应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中国式过马路”那群人中的一员?

对行政管理部门而言,一系列严管措施的出台,可以看得出是在想些办法,努力把我们的道路安全打理得更安全、通畅。但对人们的行为习惯,既要用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同时缺少不了道德的教化,以及一些及时的警示。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犯一次大错之后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那样,不但路上会乱成一窝粥,更会增加社会管理成本,甚至会制造出许多如交通协管员抡锤砸闯红灯者头部,对方血溅街头的悲剧来。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