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带一路”与亚欧互联互通(2)

聚焦:“一带一路”与亚欧互联互通(2)

郑永年:“一带一路”要注重开放和包容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对资本和企业有什么要求?难点在哪里?5月28日,在重庆举行的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上,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需要资本走出去,企业唱主角。

寻求市场 合作共赢

重庆日报:今天这么多国家坐下来探讨如何实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他们认为“一带一路”就是中国走出去寻求更广阔市场,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对此您如何看待?

郑永年:我认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需要的就是资本走出去,寻求更广阔的市场,背后的主角是企业,政府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起推动作用,关键靠资本自己去寻找市场。就像现在所说的全球化由资本推动,资本不存在意识形态的区别。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了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与资本,需要出去开辟新的市场。因此,中国强调产能合作,这些产能正是处在建设中的发展中国家需要的。

实施“一带一路”要注重开放性和包容性

重庆日报:此前,有以色列学者撰文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益诉求不同,实现困难较多,对此,您怎么看?

郑永年:“一带一路”沿线这么多国家,肯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意见,这是好事,说明大家非常关注。同时,要求大家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多方配合、多方参与,兼顾各方利益,注重项目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我相信中国可以做到这一点。亚投行是非常好的例子,重点就是支持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但它并没有限定非要亚洲国家才能参与,是面向所有国家的。这就是注重开放性和包容性。

参与“一带一路”还需要做好细致功课

重庆日报:“一带一路”是目前的投资热点,不只是亚欧各国,中国国内很多城市都希望能在这个大战略下分得一杯羹。重庆是“渝新欧”班列的起点,看起来似乎抢占了先机,您觉得,重庆具有优势吗?各地该如何从热议概念变成真正参与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发展中来?

郑永年:重庆肯定是有机遇的,关键是要把自己的优势放大,不能只看到货物从重庆运到了欧洲,又从欧洲运到了重庆,“一带一路”不只是两端的往来,更多的是沿线城市、沿线国家的市场。

现在很多人都在研究“一带一路”,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去考察过沿线经过的国家、城市?当地的产业结构怎么样?文化、法制、宗教等形态如何?“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不是开几次会达成几个共识就可以畅通无阻,必须深度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宗教。很多企业走出去出现水土不服,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前期功课不够深入,因此,重庆或者其他地方,要想在“一带一路”中抓住机遇,必须做好细致功课。只要你深入挖掘了,那么沿线这么多国家、城市,市场将是非常广阔的。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副馆长拉特:“中巴经济走廊”只是中巴合作的开始

“40年前,巴基斯坦获得了中国的大力援助;40年后,巴基斯坦希望中巴两国有更紧密的合作。”5月27日,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副馆长舒扎特·阿里·拉特表示,中巴经济走廊已经给巴基斯坦国内带来了深刻变化,但“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

拉特坦言,巴基斯坦国内目前在电力方面存在不足,为此中国向巴方提供了很多技术支持。此外,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很多支持。

“‘中巴经济走廊’给巴基斯坦带来了很多变化。”拉特表示,中巴双方的合作已经涉及到了包括公路、铁路、电子技术、高科技产业等各个方面,这使得巴基斯坦国内在各个产业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拉特透露,围绕“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在沿线已经建立了很多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正在为中巴双方的经济合作提供有力的服务。

目前巴方更多的是将主要力量集中在基础设施,以及以电力为标志的能源领域,希望以一个循序渐进的方式完成本国工业化改造。“中巴经济走廊”吸引了不少中国的企业前来考察。中国企业已经决定在某一领域进行投资合作。

“我要强调的是,我所说的这些企业,很大一部分是中国的私营企业而非中国国企。”拉特认为,这是一个令巴基斯坦人感到兴奋的现象,因为这意味着未来的中巴合作会在更为广泛的层面进行,也使得这种合作具有可持续的良好前景。

“中巴之间的深入合作,未来肯定是双赢的局面。”拉特说。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