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专业智库:“大而全”不如“小而精”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专业智库:“大而全”不如“小而精”

(原题:“大而全”不如“小而精”)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智库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早在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出明确批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智库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由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概念进入人们的视线,并迅速为学界热议。

在学界热议的同时,党政军系统、社科院系统、高校系统及民间团体都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智库建设。然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究竟应该如何构建?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概念提出以来对其最完整、最清晰的表述,可以视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可以看出,国家已将智库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因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应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避免无序地一拥而上。中国智库,特别是官方和半官方智库,多是在原有科研机构的基础上转型而来的。这些科研机构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基础理论研究为重点的社科院和高校。而无论是社科院向智库转型,还是高校兴建智库,都不是一声令下就可以完成的。

党政军智库:主攻重大战略问题

党政军下设研究机构由于和党政与军队的密切关系,可直接、准确地获得其决策需求,具有发展智库的天然优势。这类智库应坚持进行应用研究,且可偏重于现实问题对策研究,根据智库隶属的党政军机关所辖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此外,这类智库应该着重在军事、安全及重大战略领域树立自己的权威。

笔者认为,这类智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和内脑功能区分度不够,独立性不足,过于依附所属系统和部门。这样会导致智库在对公共政策提出观点时,过分顾及本系统和本部门的利益,而缺少全局观,从国家层面上来说,不利于符合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形成。

对此,党政军下设智库的领军人物要有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其上级机关也要适度放松与智库的关系,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外脑的作用。

社科院智库: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辅相成

社科院基础理论研究历史悠久,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一直承担着为政府建言献策的功能。

在目前发展智库的大环境下,中国社科院被寄予厚望的同时也面临转型的挑战。中国社科院学科配置较为齐全,科研人员规模庞大、政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建设智库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基础。笔者认为,其在转型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保持基础理论研究的优势,并使其成为应用研究的强有力支撑。二是要注重培养应用研究人才,在资金分配、课题内容方面向应用研究倾斜,逐渐形成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平分秋色又相辅相成的局面。三是作为唯一的国家级社科院,要将研究重点放在长期性、战略性研究上,着重解决一些需要理论和科学调查支撑的问题。四是要注意各学科、各二级研究单位的融合。与普通研究机构相比,跨学科性是智库的一大突出特色。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要利用好学科齐全的优势,在培养、建设智库时有意识地打破各研究所的行政藩篱,整合已有学术成果,更加高效、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