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治理亟待解决的系统性问题(2)

农村基层治理亟待解决的系统性问题(2)

产生问题的体制性原因

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的改革面临新形势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由过去的集体所有集体生产转变为集体所有统分结合,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自由度大了,因此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集体经济实力较弱,空壳村、空心村现象较为突出,较弱的集体经济无法为农村公共服务提供较为坚实的支撑;二是土地经营的碎片化、细碎化现象突出,农村生产的规模经营受制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土地承包方式,“原子化”的农民和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农业产品的价格波动直接导致农民收入的锐减甚至返贫。

政治体制中民主决定机制和村民参与机制面临困境。农村的政治体制在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原则下推行“乡政村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这种多数人决定的民主机制在一些地方造成家族操控基层治理的现象,农村中少数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但却得不到有效保护。值得指出的是,随着农民经济权利自由度的增大,基于经济自由基础上的政治自由的诉求变得越来越迫切,要求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的呼声越来越迫切,农民与政府的关系日益松散甚至疏远。由于基层不牢,有的基层工作的同志都强烈感受到基层治理处于“地动山摇”之中。

解决问题的路径

统筹协调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使二者同步推进。一是坚持重心向下,对基层组织要充分信任、充分放权,重心下移,给地方特别是基层政权、基层组织更充分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活力。如果不坚持重心在下,就必然会出现干部唯上,眼睛只盯着上面,忽视甚至漠视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长此以往,必然脱离群众、动摇我党在农村执政的根基。二是做强做稳基层组织,选好配强基层组织的负责人特别是主要领导。三是关键在于畅通参与渠道,激发群众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由群众自己选举产生“当家人”和“领头雁”,对涉及全村公共利益的有关事务民主决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基层群众参与的有序性、有效性。

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相应的基层政府改革,切实从体制机制上加以解决。基层存在的问题,必然有其社会根源,为此应关注这些问题发生发展的领域和关键节点,以满足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注重从体制机制上系统加以解决,注重换位思考,从干部和群众两个维度考虑干部的定位和基层的实际。基层群众对干部的要求实际上很简单,又很朴素,“干部就是管坏人的,好人不用你管,坏人管不住,要你干嘛!”简单来说,就是“管住坏人,为好人服务好”是基层政权、基层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底线思维。

总而言之,基层治理的系统性风险是可防可控的,关键是要做强基层组织,加强基层组织的力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改革,减少乃至彻底改变政府部门的僵化和利益固化,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激发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分别是中共河北省望都县委书记,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