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
起码的道德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前提,有道德的执政党才能实现良政善治
辽宁日报:“三严三实”以“严以修身”始,以“做人要实”终,可以说体现了为官先为人、做事先做人的逻辑遵循。如何看待一般意义上道德修养与党员领导干部修官德、养政德之间的关系?
祝彦:“三严三实”有两个层次的要求。从对党员的严要求与高标准来讲,需要提高党性修养,包括坚定理想信念、用权为民、为政清廉、实事求是、敢于担当、公道正派等。从对党员干部也是人这个角度来讲,应该具备起码的道德修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做事要先做人、做官先要把人做好。
我的理解是,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做人要实,讲的是起码的道德修养。在此之上,达到党性修养的境界。也就是说,习近平总书记是从高标准出发,向党内同志提出严要求。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先讲普通的道德层次的修养。否则,便没有资格讲更高层次的修养。道德修养是基础,是讲党性修养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辽宁日报:其实,注重道德修养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中国特色的为政传统。但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是有区别的,对于一个现代社会的执政党而言,如此强调思想、道德、作风建设意义何在?
祝彦: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我想,今天的我们更需要转变一种观念意识。即使在现代社会,政治与道德也是密切相关的。起码的道德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前提,有道德的执政党才能实现良政善治。
一段时间以来,全社会对“发展”的追逐刺激了人们对金钱的欲望,于是功利主义盛行,最后导致社会价值的紊乱。比如,为了实现GDP的“大跃进”,某些地方官员不顾实际情况和民意,一意孤行推行“大项目”,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现象严重。这种不良“政绩”,竟然使某些官员得以升迁,由此带来社会风气朝着功利主义方向发展。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全面从严治党,正在成为党的建设的新常态。在从严从实的理念下,领导干部才可以讨论“修身养性”,社会才可以回归到一种正常状态。为了理想、为了信念,我们不计较地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寡,心甘情愿、幸福快乐地工作生活,始终坚守一种精神。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执政环境如何变化,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讲,必须是道德修养的模范、党性修养的楷模。以这样的品质立世,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历史的肯定,从而带领人民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