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

摘要: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是深化改革、谋划发展的大逻辑。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仍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处理好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关系

当前,投资领域资金短缺的问题越来越凸显,要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脱离政府财力实际、脱离市场规律、脱离群众需求的投资,避免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一是政府投资要注重承受力。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地方在项目选择上往往脱离发展实际,盲目贪大求洋,导致“千城一面”,耗费大量政府财力,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寅吃卯粮”带来的潜在风险不断累积。因此,政府的投资决策一定要客观理性,既有所超前,又不脱离实际,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多搞一些打基础、利长远、公益性的项目。

二是企业投资要尊重市场规律。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存在周期性、时效性,机遇往往转瞬即逝,很多产业项目往往投产之日即是淘汰之日。因此,企业投资需要更加注重市场规律,做好市场前景的前瞻性研究分析,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政府在这方面要做好信息服务,通过产业政策进行合理引导,提高投资的效益和效率。

三是扩大民资要有实际举措。目前,促进民间资本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在行业准入、项目审批、税收优惠等方面,仍存在不平等待遇,主要是缺乏可操作性的措施。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创新政府和民间资本的合作模式,大力推动PPP模式发展。

处理好增量、减量和存量的关系

投资既要做加法,着眼于新增有优势、有竞争力的产能;也要做减法,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产能过剩;还要做乘法,不断盘活存量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一是加大创新驱动型投资。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中国已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当前,建议聚焦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服务机器人、个性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数据产业、空间科技等领域,加快突破基本工艺、技术装备、关键基础部件、基本材料等关键共性技术,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二是加大产能优化型投资。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兼并重组实现优胜劣汰,淘汰落后产能。对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宁肯牺牲点速度也要把结构调整过来。

三是加大效益扩张型投资。经过近年来的大力投入,当前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我们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囿于关键零部件的不配套、重要节点的不畅通、配套设施的不健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制约了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下一步,建议产业发展立足于完善链条,着力补短板,提高关键零部件产品的供应能力,形成产业集群。交通基础设施立足于完善网络,着力解决省际间、区域间瓶颈路、“断头路”问题,打造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交通网络。城市基础设施立足于完善配套,大力推进城市尤其是新城区水、电、路、气等建设。通过创新增量投入,促进存量设施更好地发挥效用。

处理好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关系

在关注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投资的社会效应,把投资的重点,放到增加就业、加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上来。

一是加大就业扩张型投资。就业是民生最重要的指标,发达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时,最先考虑的就是就业需要。目前有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往往只注重吸引了多少投资,增加了多少产值,提供了多少税收,对项目带来多少就业考虑得不够充分。建议把扩大就业作为项目立项和招商引资的重要指标,多引进一些带动就业和增收效果明显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企业和项目。

二是加大公共服务型投资。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民福祉,加强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着手,从制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突出的问题着力,加大对医疗、教育、社保、养老、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加大生态优化型投资。坚决向污染宣战,任何项目的建设,都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坚持绿色投资,鼓励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项目建设,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努力描绘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的美好蓝图。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