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能源发展思考

我国低碳能源发展思考

近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巨大成绩,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保障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但与此同时,我国能源体系的高碳特征非常明显,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这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的过快增长,是造成当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不仅挤占了低碳能源技术的应用空间,也使安全供应问题日益突出。那么,该如何实施低碳能源发展?

基本构想

分步骤实现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总量控制和峰值。严格控制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科学规划煤、电、油、气、核及新能源的发展利用,从粗放、低效、高排放、欠安全逐步转型为节约、高效、清洁低碳、安全的现代化能源新体系,推动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达峰,推动能源消费总量在中远期进入平台期并逐步达峰。

尽早实现煤炭消费峰值,为低碳能源发展留出空间。对煤炭消费实施严格的总量控制,推动煤炭消费在2020年前达峰,将其战略地位调整为重要的基础能源。同时要重点发展煤炭洁净生产和利用技术以及煤气化多联产和碳捕集、利用或封存(CCUS)等新型系统,走上安全、高效、环保的煤炭发展道路。

加强化石能源的清洁化、低碳化供应。重新审视化石能源领域的发展模式,推动传统化石能源行业真正走上高能效、低污染、低碳化道路,到2030年基本实现与国际水平接轨。通过技术创新推动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使非常规油气资源成为重要的接替能源。

推动非碳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大力提升可再生能源、核能等的生产和利用,推动其战略地位由目前的补充能源逐步上升为替代能源乃至主导能源。2020年后的新增能源消费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来满足,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相关政策制度创新,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变革过程中力争上游,逐步形成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加速能源体系的国际化进程。抓住当前蓬勃兴起的第四次能源革命的历史机遇,尽早融入世界能源革命的大潮之中,以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等低碳能源替代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并逐步建立以电力为核心的智能、优质能源系统,到2050年使低碳能源成为主导能源,实现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深度转型。

对策建议

加强低碳能源与环境保护的协同管控。能源与环境的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协作和配合,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不断制定、创新、完善能源利用、碳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目标、政策和机制,实现大气环境质量和碳排放的协同控制,并根据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状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和不断严格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碳排放标准,尽快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实施碳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制度,控制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过快增长。按照循序渐进、区域差别与全面推动相结合的原则,推动碳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协同实施,倒逼能源结构尽快向低碳化、清洁化和现代化转型。2020年前,建立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双控制度,出台严格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措施,切实遏制各地能源消费总量的过快增长趋势。2020—2030年间,全面实施并强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出台严格的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和措施,推动高碳化石能源(煤炭和石油)在2030年前达到消费峰值。2030—2050年间,出台碳排放减量目标,制定严格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推动能源消费总量进入平台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