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缘何深入民心

抗战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缘何深入民心

上世纪六十年代,许多西方学者就“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为什么能得到农民的拥护”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是民族自觉性,有的说是道德经济问题……总的说是说法多样,偏颇得失各得其所,讨论结果不尽人意。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我们会发现,共产党之所以能融于老百姓中,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是因为共产党需要老百姓,老百姓相信共产党,二者之间存在一种“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的关系,也就是说,共产党的发展要以人民大众为基础,而人民解脱枷锁,翻身做主同样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

抗战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深入民心,思想根基牢固

抗日游击战争一开始,党就和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了一起,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政治影响同时也在人民群众中迅速扩大。太原失守前,中共北方局就带领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宣传工作,进行党内党外大动员,为开展山区游击战争作了必要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群众准备。太原失守后,中共上层迅速作出反应,紧密与牺盟会、动委会、决死队等配合,把建党、建军等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还与当地工会、青救会、妇救会、农会等地方组织密切配合,使得新的抗日民主政权很快建立,将抗日游击战争的火焰燃遍了恒山、太行山、太岳山、管涔山和吕梁山区,将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北等广大游击区建成敌后山区抗日根据地。

从全面抗战的立场看山西抗战,我们不否认国民党政府军和阎锡山所领导的晋绥军在抗日战争中所做过的牺牲,但如果仔细分析国共两党所坚持的抗战策略,那就大相径庭,这也是抗战胜利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一步步走向强大,而国民党政权一天天萎缩直至失败的原因。从抗战一开始,蒋、阎军队打仗所依靠的就是他们的政府和所有的军队,而与百姓互不相干,没有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当然更谈不上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了。而共产党则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去看问题,发动的是一场人民战争,共产党和八路军有了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一步步走向全面胜利。抗战时期,时任交城三区的区委书记李立功在回忆当年的抗战形势时说:“(抗战)全靠老百姓了!毛主席讲我们是人民战争,不靠老百姓战争就胜利不了!你靠谁?我们吃的是老百姓的,喝的是老百姓的呀!”“那个时候群众觉悟高,老百姓抬担架、照顾伤员,熬稀饭、熬鸡汤,都是自觉的。除了打仗以外,老百姓就是个大供给部,老百姓就是个大后方,什么都是靠老百姓,所以中国的老百姓,特别是老区的老百姓,确实是觉悟高,革命的成功全靠老百姓啊!”①这是一位山西的老领导,更是一位战争的亲历者从心底所发出的对老百姓的崇高评价!

彭德怀就如何建立巩固的军民关系指出:“军民关系之好坏,决定于军队本身有无严格的纪律,以及每个军人有无爱护人民的观念。假如一个军队能有严肃的纪律,每个官兵对于人民,能够做到买卖公平,态度和蔼,虽在极困难极混乱的环境中,不乱拿民众一点东西,那这个军队必然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取得人民的帮助。”②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