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2)

充分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2)

二、从各个环节入手,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真正搞好这一建设,就必须从各个环节入手,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近年来中央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这方面工作并没有完结,还必须按照中央的部署,进一步向前推进,特别是要针对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

要切实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特别是在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这两大体系中,如何更为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地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有相应安排,但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从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方式等方面不断做出新的改进。而对于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的各种专门机构来说,如何在国民教育的基础上,着眼于干部队伍建设的特殊需要,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到新的层次,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中,党校系统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进一步理顺系统内部的关系,包括各级党校之间以及各种不同班次之间的关系,建立分类别、分层次的教学体系,形成合理分工、相互衔接、有序运行的工作网络,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要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当代中国新的实践要求我们进行新的理论创造,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从更大的范围看,一百多年来整个世界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这些年来我们也做了不少研究,但总的来看还不够,还有不少难点和疑点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我们应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各种错误倾向。在新的条件下,协调好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综合性研究和各个不同学科的分别研究结合起来,多层次、多方面地加以推进。

要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使其渗透到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并辐射到整个思想文化领域,指导和引领意识形态以及整个文化体系的建设。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方式和手段,在广泛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感召力和亲和力,使之更好地为广大社会成员所理解和接受。应编写更多适合于不同对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读物,开展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活动;同时还要广泛利用各种形式,借助多种媒体和手段,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使理论宣传更好地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去,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做好对内宣传的同时,还应重视做好对外宣传,积极开展思想理论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走出去,促进外部世界对“中国理论”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在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要继续做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工作。经典著作编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提供文本依据。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厚实的积累,目前需要做的事情主要有两件:一是建构和完善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的经典著作版本体系。除《全集》、《文集》、《选集》等系列版本外,还应有多种形式的单行本、选编本和摘编本。二是实现经典著作主要版本的更新升级。要根据新的条件,对已有的编译成果做出新的修订,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和完善,使之始终处于最新状态。

加强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建设。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都需要有充足的文献资源作支持。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体系,但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很大的缺憾,即缺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始资料。我们的经典著作编译和研究工作只能借助第二手材料,这就影响了编译和研究水平的提高。这个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