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要求是新时期县委书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标准

总书记要求是新时期县委书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标准

2015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他在讲话中谈到,“县委书记责任不小、压力不小,要当好县委书记不容易。”因为,自古是郡县治,天下安。1982年至1985年,习近平同志自己曾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县委副书记、书记,对于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必定是深有体会。这也是一个老县委书记的肺腑之言。

重视县委书记的作用也就是关注社会的基层和国家的基础。2005年,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指出,基层就是基础。广大基层干部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如何,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通过最近几天媒体对这些优秀县委书记事迹的报道也可以看到,他们大都工作在一线,直接与村民、居民打交道,倾听他们的诉说,了解他们的想法,解决他们的问题。基层问题不仅仅具有经济意义,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社会秩序和活动在基层,越来越多的问题的发生在基层。社会问题发生在个体身上,出现了社会学意义上的、人们通常看到的越轨行为,导致社会控制失灵。用社学家蒂法妮•萨帕塔-曼席拉的话来说就是,“个人的生活的确取决于他(她)所处的社会社会环境”。这个环境首先是他(她)的家庭、邻里(我们所谓的社区),工作环境。其次才是人们现在经常说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通常社会深层次的矛盾不会直接激化个人越轨行为。

在中国,重视基层政治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要求县委书记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和班子的带头人实际上是提出了新时期县委书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标准,同样也适用所有的基层干部。任何国家的地方政府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外学者在对欧洲地方政府的评价时说道,“地方政府是政治系统的一部分,承担着整个公众需求、疏导社会冲突以及整合各阶层在资源分配和政策制定中优先顺序的重要职责”。在欧洲一些国家,地方政府改革的路径各不相同,策略不断创新,但总的趋势是将其重点放在地方基层建设。建设和谐基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在社会发展领域,西方发达国家积累的经验值得借鉴。

县委书记责任重大。就“群众的贴心人”而言,它要求县委书记要深入群众的生活,听民意、访民情、解民难。这里所谓的社会生活是指发生在个人与家庭、与社会、与群体、与社区的交往以及各种各样的公共活动。怎样造就人们的健康心理、友爱精神、开诚布公的处世方式等等。这种社会生活就不能简单的是物质的生活,它以物质生活为基础,以社会交往为核心,以精神满足为目的的。就社会学意义上来说,重建人们的社会生活,首先要建设社会规范,并把社会规范作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底线工程。进一步说,心态是最深层次的,心态决定行为。其次是规范,人们对基本社会规范的遵守程度,决定了人们的心态,决定了社会关系的状况。再次是法规,一旦人们把法规最为约束行为的底线,人们的社会心理就可能会扭曲,行为就可能会变态。基本的社会规范不仅体现在人们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也要体现在经济生活里面,尤其是体现在公平的经济分配活动中。如何铸造基层社会生活?基层的公共服务如何能够延伸到家庭和人际关系的层次?这都是社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当好县委书就是要真抓实干,所以总书记说,“要当好县委书记不容易”。“地基不牢,山动地摇”,多少年人们一直把这句话作为做好基层工作的座右铭。但是为什么问题还是屡屡发生?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把基层问题当作核心问题来抓,缺乏对基层意义的认识。在管理意义上,缺乏管理基层社会的经验。人类学家常说的一句话,“如果不加强地方社区,鼓励他们在规划与维持其基础设施过程中积极参与并发挥更大作用,发展战略注定会失败”。联想起一系列正在实施的政策,诸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政策、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等,如果没有基层完善的服务体系,会是什么样的结果?顶层设计必须对基层的价值有一个充分的估计,决策和政策一定要避免高高在上,县委书记一定要承上启下。只有这样,公共政策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 )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