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践行“严”、“实”要求
“三严三实”,本质要求就在一个“严”字、一个“实”字。“严”蕴含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严肃的政治追求,是完善组织生活、贯彻民主集中制等严格的组织原则,是懂规矩、守底线、拒腐蚀、永不沾等严明的纪律要求。如果做不到“严”,就会导致信仰迷失、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最终失去凝聚力、战斗力。“实”蕴含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是求真务实、尊重实践、注重实践的工作方法,是忠诚老实、厚道朴实、认真踏实的处世态度。如果做不到“实”,就会导致脱离实际、图做虚功、贻误事业。“三严三实”是党的性质宗旨对党员干部要求的进一步具体化,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从政为官,须臾不可忘记“严”和“实”,必须深刻领会,自觉实践,落到实处。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谈一点想法,与同志们共勉。
1、“严以修身”,就是要始终做到信仰坚定、无愧于心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三严三实”中,也把严以修身列在首位,《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也是居首位的,可见修身是生命的支点、行道的重点、立业的起点。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认为做人必须立德修身,“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只有做人有德行修养,为官才有基础和威信,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更要在立德修身上有高标准。一要以修炼信仰为基。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历史和实践证明,共产党人只要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有远大的奋斗目标与精神动力,就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献身精神,就能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能凝聚起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不断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现在一些党员干部蜕化变质,说到底是由于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缺钙”,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严以修身首先要修的,就是保持信仰本色,砌好信仰基石,不忘初心、不悔终身,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作为干事创业的“压舱石”,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二要以砥砺道德为本。“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领导干部的道德问题绝非小事。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努力以道德的力量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大家都知道,我市一个74岁的老人张纪清化名“炎黄”,捐助社会长达27年,直到自己在银行汇款时晕倒,他“隐身好人”的身份才被发现,被评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一个普通老人身上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温暖了人心,感动了社会。这种精神、这种利他利人利社会的朴素品德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在思想上明白入党为什么、当官为什么,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明白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可耻的,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带头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身体力行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三要以加强学习为要。高尚的德行不是天生的,需要自觉地自我修正、自我校正。《诗经》里讲“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比喻君子的自我修养要像打造精美的玉石一样,有一个切、磋、琢、磨的过程。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修身最难的是止而不止、定而不定的过程。身处思想多元化、社会多样化、利益分层化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作为党员干部如何立德修身呢?我想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学习,以学修身、以学立德。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特别是要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补好精神之“钙”,固好思想之“元”,守好为政之“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道德精华,为陶冶道德情操、升华思想境界、养成浩然正气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要虚心向群众学习,真正把自己的道德修养、人格力量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美德之中。要时时处处地对照先进、省察克治、见贤思齐,练就一副“金刚不坏之身”。
2、“严以用权”,就是要始终做到坚守公心、为民用权
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最大的不同莫过于手中有权、肩上有责。如何对待权力,如何行使权力,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权为民所赋、利必为民所谋”的公权本质,时刻做到公私分明、公而忘私,确保公权行使不越轨、不谋私。一要正确看待权力。十八大以来,已有超过100名省、部及军级以上官员落马,我们无锡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因为没有把握好权力的界限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权力是把双刃剑,既会带来荣誉也会带来罪恶,既会带来鲜花也会带来镣铐,既能把人推向高峰也能使人跌入深渊,关键在于怎么看待权力。古人讲,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强调的就是用权为公。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对权力姓“公”的属性不以为然,认为权力不是来自组织和人民重托,而是自己可以任意使用的“私器”,“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言行上唯我独尊、作风上专断浮夸、生活上奢靡享乐,逐渐被权力所奴役,一步步走向堕落、走向毁灭。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认识到,即使身在高位,心中仍要有敬畏,对待权力要清醒,权力越大,越要低调,越要谨慎。要强化“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做官就是奉献”的意识,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义与利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谋私利、造福人民。二要规范行使权力。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我们要认识到,只要用权任性,就会导致违规;只要权力出轨,就会滋生腐败。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尊敬,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始终从小处、细处做起,从不放纵手中的权力。比如,当他得知儿子看戏没有买票,便严厉训斥并责令他拿钱到剧院补票;女儿中学毕业,没有得到任何特殊照顾,被安排到食品加工厂腌咸菜。这就是做到了有权不任性,把权力的缰绳拴牢了。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权力的边界是法纪,干部的保障是规矩,要牢固树立法纪意识、规矩意识,严格按照法律规范和制度程序办事,杜绝乱用权力、滥用权力等问题的出现,绝对不能干以权压法、以权犯纪的蠢事。三要自觉接受监督。信任代替不了监督,阳光才是最好的防腐剂。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如果不加强监督,广大党员干部就会由‘公仆’变为‘主人’,就会使党脱离群众,就会损害党的威信,危害党的事业”。监督是对干部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适应当前在“放大镜”、“聚光灯”下行使权力的新环境,自觉接受来自上级与下级的监督、党内与党外的监督、组织与群众的监督、社会与媒体的监督,正确对待、坦然处之。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如实申报自己的财产。要借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同志之间经常咬咬耳朵、扯扯袖子,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
3、“严以律己”,就是要始终做到自省自警、守住底线
习总书记强调: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刘云山同志在去年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为官用权,能否抵住诱惑是一个躲不开的问题”。现在,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很多,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希望以各种诱惑、算计,各种讨好、捧杀,使领导干部进入他们“围猎”的陷阱,如果领导干部自身不过硬、私欲放纵,就会迷失人生方向,成为权钱色的俘虏。各级领导干部要时时自省、处处自警,切实以理智控制欲望,以正气驱逐污浊,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保持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一要防止“下不为例”的侥幸。习近平总书记讲:“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为官从政如果从一开始就能坚持原则,以后就比较容易把握好自己。如果在第一次面对诱惑时没有把握住自己,让私心和人情战胜了原则,并心存侥幸,以“下不为例”来原谅自己,结果必然是丧失为官做人的底线。一些领导干部出问题,开始他也坚持“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可时间久了,由于思想懈怠,被糖衣炮弹击中后想法就变成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等到开始伸手了,又变成“既然湿了鞋,不如洗个脚”,越走越远之后则是“既然洗了脚,不如洗个澡”,彻底滑入贪腐的深渊。我国古代有一则相鲁嗜鱼的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最喜吃鱼。人们争相买鱼送他,公仪休却坚辞不受。弟子问何故,公仪休说,收了人家的鱼就要按人家的意思办事,难免违反国家法纪,如果我被免职了还能吃上鱼吗?不收人家的鱼就不会被免职,这样就能“长自给鱼”。大道至简,这个小故事中蕴含着大道理,我把它归纳为两条:取之有道,则能长取;取之无道,咎由自取。二要防止“温水煮蛙”的腐蚀。“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一些领导干部犯错误往往是从不拘小节开始的,由小节不保再到大节有失。唐代诗人杜荀鹤在《泾溪》一诗中写到:“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告诉我们,如果能够按照慎独慎微来要求自己,即使是在不那么安全、有可能出问题的情况下,你也能够很好地把握自己,如果不能够慎独慎微,即使是在比较安全的情况下,即使是在看似不可能出问题的地方,你也会栽跟头。所以,我们讲自律,要在“慎”,贵在“慎”,掌握这一个“慎”字,就能不出问题、不栽跟头。三要防止“后院起火”的危机。领导干部也是人,也有感情,也需要关爱家庭、关心亲人。但一定要把人际交往作为一件大事来看待,亲情、友情再深也要有度,这个度就是不能被亲情感情所困,以公权谋取私利。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亲情里面有底线、感情面前有原则,绝不能以公权为子女敛财、为亲友帮忙,这看似爱、实为害,到头来既害了自己又害了亲友。前段时间,省委组织省委常委到淮安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学习,看了周总理的《十条家规》,确实值得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很好地深思。总理确实是我们的楷模,对于总理的高尚品格,我们虽然只能仰视,但是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要以周总理为榜样,时时处处以总理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作为我们做好工作、做人做事的标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