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对东北抗日斗争的影响

“七七事变”对东北抗日斗争的影响

“七七事变”的爆发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早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中国共产党就在东北创建了独立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这支部队在党的领导下克服巨艰万难,转战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殊死鏖战,彰显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七七事变”的爆发是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它不仅是这场战争全面展开的重要标志,也对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七七事变”的爆发,极大地激发了东北抗联的抗日斗志。“七七事变”前,东北抗联独自担负着抗击日寇侵略的历史使命。虽然广大抗联将士英勇无比,对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造成了严重威胁。但囿于当时形势的局限,这种局部抗战的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都比较有限。“七七事变”后的第二天,即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和全国人民的大力呼吁下,加之日本全面侵华也损害了国民党政府的核心利益,使得国民党的抗日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酝酿建立,一场真正的全民族抗战揭开了历史帷幕。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抗联孤军作战的不利局面,极大地鼓舞了东北抗联广大将士的抗日斗志。为配合全国抗战,东北抗联积极主动出击,不断袭扰敌人后方,抗日斗争呈现出高涨局面。到1937年底,东北抗日联军建成了11个军,总兵力达到3万余人,斗争烈焰遍布东三省70余县,相继进行了莲花泡、兴山镇、舒乐河、大埔柴河等许多重要战斗和反讨伐作战,牵制日军数十万人的兵力,对全国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仅以1938年为例,1937年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总兵力是16万人,1938年猛增至38万人,但新增加的兵力却一兵一卒也没有入关作战,全部留在了东北。

第二,“七七事变”的爆发,凸显了东北抗联抗日斗争的战略地位。“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了东北的抗日斗争;红军长征后,中共中央与东北地区党组织失去直接联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完全领导了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七七事变”后不久,中共东北党组织、东北抗联部队同中共代表团的联系也完全断绝。但是,此后不仅东北地区党组织和东北抗联时刻都在寻找着与中央联系的机会,同时中共中央直至抗日战争胜利都十分关心东北的抗日斗争,始终以战略的眼光看待东北的抗日斗争及其战略地位。“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认为在战略上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要配合全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抗战,要求华北八路军部队更要积极援助东北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同时,党中央认为认真总结“九一八”后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不仅有利于东北今后抗日斗争的开展,也能为全国抗日斗争的开展提供实践经验。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东三省的游击战争,在全国抗战未起以前,当然不发生配合问题,但在抗战起来以后,配合的意义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毛泽东这段话充分地说明了,全面抗战爆发后,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对于全国抗战的重要作用,其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第三,“七七事变”的爆发,使苏联对待东北抗联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苏联为了维护自身安全,避免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以赢得时间延滞东线反苏战争的爆发。自“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对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采取了“不干涉”政策。“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苏联对中日战争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开始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积极援助中国,甚至还派航空志愿队来华直接参予对日作战。但是在对待东北抗日斗争问题上,苏联表现得非常矛盾:一方面苏联不想与日军发生正面冲突,所以不敢公开地援助东北抗联;另一方面想让东北抗联继续坚持抗日斗争以牵制日军,使之不能顺利北进苏联。事实上,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日军北进苏联。正是基于此,苏联才能秘密地给予抗联一定援助,并且在东北抗联斗争形势最严峻的时期,经过多次磋商才最终同意其入境休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