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7日宣布启动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据8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1222万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实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为抓手,重点做好集中亮出服务清单、集中开展精准服务、集中推送岗位信息、集中组织培训见习、集中开展困难帮扶等工作。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既是关乎千家万户生计的“民生大事”,也是影响经济循环活力、维系国家发展后劲的“发展要事”。

精准服务,搭建就业“连心桥”。就业服务的核心在于“对味”,若脱离毕业生求职需求与企业用工需求的精准匹配,再密集的服务也可能沦为“空转”。此次攻坚行动中,“精准”成为贯穿始终的关键词,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对接”,从“泛化服务”升级为“定制帮扶”,有效破解了“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结构性错位。浙江绍兴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数字化平台,为7300余名毕业生建立动态台账。越城区通过“逐个沟通、逐项服务”的模式,已帮助近2000名毕业生就业;绍兴市更是举办290余场招聘活动,促成4万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各地对登记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立实名台账,主动联系了解他们的求职意向和需求;密集举办百日千万招聘、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金秋招聘月、国聘行动等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岗位信息;对于低保家庭、身体残疾等困难群体毕业生,各地开展的“结对帮扶”更是做到“优先推荐岗位、优先组织培训、优先提供指导”,以“不落一人”的底线思维,筑牢就业服务的民生防线。

稳岗扩岗,激活就业“蓄水池”。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底气”,源于充足且优质的岗位供给。在企业端,政策红利成为稳岗扩岗的“助推器”。华为2025年拟招聘应届毕业生1万余人,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京东在3年提供5万余个在校生岗位基础上,再为2025届毕业生释放1.8万余个岗位。在创业端,政策支持为青年创新创业“松绑减负”。各地落实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最高30万元政府贴息贷款,为小微企业提供最高400万元贷款;政府投资的创业载体优先向毕业生免费开放场地,“创业陪跑空间”提供全周期服务,让“想创业”的毕业生敢闯敢试。这种“就业+创业”双轮驱动的模式,不仅拓宽了就业渠道,更将青年的创新活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技能培训,锻造就业“硬实力”。随着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崛起,传统就业技能已难以适配市场需求,此次攻坚行动以“技能照亮前程”为导向,将培训与产业需求、岗位标准深度绑定,让毕业生从“能就业”向“好就业”“就好业”跨越。山东创新推出的“校园微培训 技能促就业”项目。该项目锚定新兴产业需求,在43所省属高校和技师学院遴选85个培训项目,开发无人机驾驶、互联网营销等热门课程,已吸引1800余名学生参与。辽宁开展“技能照亮前程  匠才助推振兴”专业转换培训;江苏以“校企共建、周期式培养、师徒制管理”方式定制化精准培养人才;陕西“职业培训进校园”行动,均以“按需施教”的思路,帮助毕业生弥补技能短板、适配岗位需求。这种“培训跟着产业走、技能跟着岗位走”的模式,不仅让毕业生就业更有底气,更为产业升级储备了高素质人才,实现了“个人成长”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不仅是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更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基石。随着各项服务举措的深化落地,必将有更多青年在就业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作者:李军

责编:吴成玲

校对:张慕琪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