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高考状元一套房 能否拉动地方教育水平?(2)

奖励高考状元一套房 能否拉动地方教育水平?(2)

企业怎么重奖状元无可厚非

对恩平企业的奖励方案,说什么的都有。一种声音:恩平企业的奖励方案是“锦上添花”,让状元成了“暴发户”,应当关心扶助那些“掉队”了的学子才对;企业赞助“状元房”,也是一种等价交换……在一些企业已经没有“道德血液”时,恩平企业还肯拿出辛苦挣来的钱奖励当地出类拔萃的学子们,是有社会责任与担当的表现,应当给予他们点赞而不是挖苦指责。

平心而论,现在这样的企业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应当大力倡导才对。从传递正能量的角度看,重奖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会形成激励上进的效应,客观上,只能激励出更多出类拔萃者摘取高考的桂冠,为国家名校输送优秀的生源,这有什么不对?!尊师重教,不是一句空话,而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如果都在喊,谁都做看客,能有你追我赶、争当一流的可喜局面吗?

有人认为:企业奖励出类拔萃的考生,对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不敢苟同这种看法。这几年,教育主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教育改革包括高考改革,剑指应试教育,其成果有目共睹。当然,包括高考改革在内的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要看到。认为企业奖励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是对应试教育推波助澜,是对这几年教育部门改革努力及成果的武断否定。

企业不是教育部门,能奖励赞助学子们就是好的,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普降甘霖”,去“撒芝麻盐”,企业也撒不起。企业把自己的钱奖励给谁,谁都无可厚非。要求企业把大把的钱用于解决所有“掉队”的学子,用于改变一个地区教育的劣势,是否要求太苛刻了?!这种要求无疑于用所谓公平去绑架企业,不把企业弄“黄了”才怪呢!只能让企业知难而退!须知,优化平衡配置教育资源,那是教育部门的事,与企业无干。

奖状元一套房能掐住生源外流吗?

看到重奖状元一套房,很多人本能反感:有点钱就咋咋呼呼,助长追捧“状元”的歪风,就不能把钱花得更漂亮点吗?不过,钱花得合不合理、值不值得,不能仅凭直观来判断。奖房是企业掏钱,乃企业的自由。而其动机,则是希望以此留住生源在家乡就读,改变当地生源严重外流的状况。对状元奖房无疑有助于达成这一目的。

进一步说,企业、华侨捐款,是希望助力家乡提高教育水平。不过,奖房仅仅是在存量上下功夫,更重要的则是要做大增量。这不仅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也要求其与企业积极对接用好捐赠。企业捐款捐房的拳拳之心,只有与当地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才能皆大欢喜,走得更远。

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句话也可以改为“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留”。学生流失,显然不是因为考上大学后没有奖金,而是当地的学校缺乏足够的魅力。

教育的本质功能是提高整体国民的素质,而不是考分竞赛,非要决出冠亚季军,然后对冠亚季军分等级加冕颁奖。要提高一个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一要靠学校良好的教育理念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二要靠整体的教学师资,三要靠家长和社会的配合。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有一批没有后顾之忧、能全身心投身教育且自身文化素养高教学方法精的教师。

【启示与思考】

恩平是侨乡,是一个不差钱的地方。无论是侨老板还是当地企业家,能出钱奖励高分考生,都比那些有钱就用来炫耀的富人要“高大上”。然而这种奖励方式将造成金钱驱动的价值暗示和等级分明的观念强化。而且奖励只能惠及部分高分考生,但能否通过这些高分榜样以点带面还大可存疑。正因为如此,去年恩平专设的“学霸”奖学金就一度引发争议。

学生流失,主要是因为当地的学校缺乏足够的魅力。学校的主要魅力来自教师。要吸引高素质的教师,首先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生活和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则需要经济的投入和人文的产出。有良好的环境和优秀的教师,当地学生自然就不会舍近求远地到远离家乡的学校上学了。

如果不去栽种好梧桐树,尽管能偶尔冒出几个应试高手,他们考出了高分考上了名牌大学,毕业后可能也不会回归家乡或回馈家乡,那么出几个状元和高分考生,也不过是为当地赢了点升学统计上的虚荣而已。

对提升一个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这区区几十万元不过是杯水车薪,投进去恐怕都难见几圈涟漪。地方长官和教育部门的领导应当明白,一两个高考状元,几十个重点线上的考生,是无法撑起一个地区的教育脸面的,只有当该地区的整个教育投入获得高分时,你设不设状元重奖和高分奖励,学生都不会求学他乡,而优秀的学生都将源源不断地出现。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