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不严不实”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解决“不严不实”的突出问题,是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专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志。中央和省委明确要求,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必须强化问题导向,真正把自己摆进去,做到“三个着力解决”:一是着力解决理想信念动摇、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宗旨意识淡薄、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党性修养缺失、不讲党的原则等问题;二是着力解决滥用权力、利益输送,不直面问题、不负责任、不敢担当,顶风违纪还在搞“四风”、不收敛不收手等问题;三是着力解决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不忠诚、做人不老实,阳奉阴违、自行其是,心中无党纪、眼里无国法等问题。
我市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特别是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党风政风有了明显好转,这一点必须充分肯定。但也要看到,对照“三严三实”的高标准、严尺度,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不严不实”的问题还有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信念缺失的问题。有的在党不言党,在党不信党,在党不为党,认为共产主义理想太遥远,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才最现实;有的不信真理信金钱,不信马列信鬼神;有的不学政治理论、不读经典著作,却热衷于研究“仕途秘笈”;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原则丧失、立场模糊;有的政绩观不正确,不按科学发展观办事,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对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热心。二是为官不为的问题。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有的怕得罪人,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借口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要求严了、紧箍咒紧了,为自己不担当、不作为找理由,该抓的事不抓,该管的事不管。三是不守规矩的问题。有的对党的政策说三道四、品头论足,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推诿甚至消极抵抗;有的会上不说、会下乱说,口无遮拦、毫无顾忌;有的该请示的不请示、该汇报的不汇报,阳奉阴违,擅作主张;有的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不忠诚组织只忠诚个人,不相信组织只相信关系。四是作风不实的问题。有的弄虚作假,制造假情况、假数字,虚报工作业绩,回避问题,报喜不报忧;有的对事业不负责任,拍领导马屁,拍脑袋决策;有的谋人不谋事,热衷于“找门路、拉关系、接天线”;有的看人办事说话,对上唯唯诺诺、点头哈腰,对下官气十足、颐指气使;有的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对群众要办的事情打太极、踢皮球,办事效率低下,本来一天可以办成的事拖个三五天。五是约束不严的问题。有的公权私用,管不住自己,管不住家人,不给钱不办事,收了钱乱办事,甚至搞权力寻租、借权营生;有的用权不公,以人情代替原则;有的变着各种法子,插手工程建设、土地征用、项目审批等,为家人、亲属,为自己圈内人谋私谋利。
“不严不实”看似是不起眼的“小问题”,但都与修身用权律己不严、谋事创业做人不实有关,不仅使党员干部个人丧失了应有的本色,更严重危害党的肌体健康。首先,“不严不实”误己。有些领导干部喜欢随大流,认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一些小事无伤大雅。殊不知,久而久之量变就会引起质变,进而彻底改变人的一生。很多贪官都是从不贪到贪,从小额到巨额,从一次到多次,使得贪污的雪球越滚越大,堵死了自己的回头路,最终不是身败名裂就是身陷囹圄。其次,“不严不实”害人。有些领导干部谋事不实、创业不实,不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不顾实际、好大喜功,做出的决策只为眼前的政绩考虑,取得的“成绩”经不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这种“不严不实”之举,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把矛盾和包袱留给后人,使老百姓成为最终的受害者。第三,“不严不实”祸国。领导干部思想上的松懈、行动上的轻浮,都会损害党和国家的利益。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无视党的纪律、背离党的规矩,热衷于按“潜gz”做人行事,带坏了一批党员干部,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破坏了政治生态,败坏了社会风气,扰乱了经济秩序,践踏了法律尊严,丧失了政府公信,长此以往,必将贻误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甚至危及党的执政地位。
敢不敢查找问题、敢不敢亮出问题,既是对一个领导干部智慧和勇气的检验,也是对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忠诚的检验。上面列举的这些表现,有些是共性的、有些是个性的,具体到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人身上不尽相同,大家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查摆,把问题找准、找实、找具体,把危害认清楚。每个领导班子、每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都要增强自省自律自警意识,认真检视自己的思想灵魂、政治定力和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实际表现,看是否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否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否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要认真检视自己为官用权和廉洁自律情况,看是否做到依法用权,有没有违法乱纪;看是否做到秉公用权,有没有以权谋私;看是否做到廉洁用权,有没有贪污腐化。要认真检视自己的干事创业和担当担责情况,看是否做到从实际出发谋事干事,有没有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看是否做到真抓实干,有没有得过且过、弄虚作假;看是否做到敢做敢当,有没有揽功推过、偷奸耍滑,等等,切实把践行“三严三实”作为履职做人的终身课题,常怀敬畏之心、常存戒尺之念,持之以恒守好底线,端端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