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一艘红船传出铮铮誓言,划破迷雾,砸碎铁牢的斧头和收获秋耕的镰刀在黑夜中灿烂相会,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今年是中共建党94周年,展望过去波澜起伏的岁月,飘扬的红旗已引领我们一路披荆斩棘、过山涉海。
如今,党的事业已是一路凯歌,为更好地奏响这曲磅礴乐章,就必须用党的事业来赢得人心,赢得身前身后名。“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这句发自肺腑的话感动了亿万华夏子女,所以广大党员干部要将自己的人生价值融入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融入到实践伟大“中国梦”的建设中,要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摆入到振兴中华这个更大的格局中。
党的事业是一种奉献精神。奉献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体现一个人的姿态、胸怀、素质和价值。一个人要有奉献精神,才会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以扎实的作风深入群众,才会有奋发有为的锐气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才会有扬鞭策马的动力为群众解决急难险重的问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私奉献是党员干部的公仆义务,只有发扬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我们才能真正沉下心、蹲下身、弯下腰来关心群众、爱护群众,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为群众谋求最具体、最实在、最直接的利益,尽一切可能扎扎实实给群众排忧解难。
党的事业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感,是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家庭负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今改革的步伐进入了攻坚阶段,我们共产党人身上肩负着的为百姓谋利、为百姓谋祉的重担来激励着要更加坚定前进的脚步和信心。“人生三立:立德、立功、立言”,这要求我们广大共产党员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来扛起千钧重任和泰山之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每一名共产党员都不能在白发苍苍时充满对人民的遗憾,“悲切”只能让我们耻于当初党旗下的誓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党在长期的发展和建设中,一直肩负着自己的光荣使命,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所以用党的事业赢得人心,才是在我们对党旗最好的赞礼和掌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