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作风,昭示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2)

延安作风,昭示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2)

——探寻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怎样影响了民族的前途命运

2、是什么改变了世界的目光,是什么决定了人民的选择

国防大学教授乔良的一篇帖文《鬼子投降前一个月,国共两党各自在干嘛》,文中有这样一组数据:

1945年7月15日至8月15日,沉浸在“灯红酒绿”中的重庆政府,仍然一片败绩:福建云霄县城沦陷、浙江金华县城沦陷、江西万安县城沦陷……在日寇锋芒已去、败局已定的最后一个月,国民党正面战场连丢18城!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敌后战场捷报频传:新四军收复扬中县城、八路军山东军区收复郯城、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收复山东武城县城……一月之内,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连夺16城。

“缘何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乔良分析认为,“腐败的作风锈蚀战斗力,是其重要原因。”

获悉不少援华军用物资被一些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官员走私倒卖,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怒不可遏,在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措辞严厉地谴责这种贪污行为。贪污腐化的军队何谈战斗力?焉有不败之理?

国防大学教授徐焰说:“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具有鲜明两重性:既坚持了八年抗战,又腐败无能,一再丧师失地!”

相反,共产党的“延安作风”连国民党人士都为之赞叹。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前往延安考察,见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穿粗布衣、吃百姓饭,感慨赋诗:“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

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延安作风”不仅让人民看到了希望,也让世界看待共产党的目光悄然改变。

美国记者派西福拉斯在《1945年的延安》中写道:“如果预言说:在本年年底以前,延安会成为中国军事和政治力量的中心,也不算太轻率。”

作风连着人心。人心向背,影响着战争胜负,决定着政权兴亡。历史的镜鉴,就是对现实和未来的启迪。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