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研究基金在智库体系中的作用

发挥研究基金在智库体系中的作用

中国智库体系建设已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很多讨论都聚焦于如何加强政府和智库间的联系等问题。例如:有人提出应完善“影响力”渠道,就是为了智库能够更加顺畅地向决策者输送政策建议提供便利;有人提议要建立“旋转门”机制,就是为了加强政府官员和智库专家间的人员流动;有人提出要加强“政府数据公开”和“政府信息平台”建设,就是为了让智库能够掌握更全面的政府数据,以便智库更好地研究公共政策问题。

但是,很少有人提及智库体系中另一类重要的组织——研究基金的作用。在智库体系中存在着三类核心组织,政府、智库、研究基金。政府在智库体系中处于思想产品需求者的地位,智库处于思想产品提供者的地位,而研究基金则提供了智库赖以生存的资金需求。有时候政府既是思想产品的需求者,也是研究基金的提供者。在政府咨询课题中,决策者向智库专家委托研究任务,同时拨付咨询研究的经费。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政府与研究基金是相互分离的。政府接受各类决策咨询报告,但并不直接支付给咨询报告提交机构研究经费;研究基金提供了各类智库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所需的经费,但一般不直接应用智库的政策思想。从更一般意义上理解,政府、智库、研究基金三者代表了“政治”“知识”“资金”三个不同的公共领域的关系。此三个公共领域之间既应该保持一定程度的相互独立性,又应该保持密切联系。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既要有划界,又要有跨界。

作为资金领域的研究基金在智库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一方面,研究基金组织通过编制项目指南将政府决策者的知识需求“翻译”并分解为具体的科学研究问题,再通过复杂的项目申请和科研管理程序,实现与智库专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另一方面,这些研究基金又建立起了和政府决策者的建议渠道,通过各种形式将专家意见直接输送给决策者。同时,研究基金已经越来越重视决策者对专家意见的采纳与否,并以将其作为对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参考标准之一。

近年来,党和政府在公共决策中对科学知识和专家意见的需求不断增长,各类研究资助基金在支持学术研究的同时逐渐拓展出决策咨询的职能。1997年起,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了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应急研究项目,专门就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管理问题进行短期应急研究,为党和政府高层科学决策及时提供应用性的政策建议。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的申请说明明确指出,该类项目的主要目标就是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而不是基础科学知识的创新。2009年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设立了《成果要报》制度,向社科界专家学者征集针对党和国家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其他还有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软科学要报》制度,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的《专家建议》制度,中国科协设立专门基金资助政策研究类课题,并设立了《科技工作者建议》专报制度等等。这些研究项目及其内参制度的创立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它意味着研究基金已逐渐发展出连接政治与科学两大公共领域的“边界组织”的功能。

同时,随着我国非公募基金的迅速发展,一些民间基金会也开始资助政策研究。当然,其资助规模和资助力度都不能与官方的研究基金相提并论,但也已经初具规模。非公募基金改变了研究基金全部依靠国家财政的局面,是政府投入的有益补充。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