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儿童“短期寄养”还需制度补位(2)

困境儿童“短期寄养”还需制度补位(2)

离异超两次不宜寄养未成年人引热议 六成网友反对

南京在江苏率先出台《困境未成年人寄养家庭评估标准》,明确提出:寄养困境儿童的家庭,“主要照料人离异次数不应超过2次;本次婚姻应持续满2年;夫妻及家人不争吵打架。” 对于寄养家庭,民政部门会有一定的生活费补助。

评估标准出台,引发网络热议:离异次数成为衡量寄养困境儿童家庭的指标是否合适?有爱心、负责任的寄养甚至收养家庭,究竟该怎样考量?中国之声在微博和微信平台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六成的网友表示,用离异次数、婚姻质量来衡量是否可以成为寄养家庭有失偏颇:毕竟,“爱心”是无法量化的,离异的父母不能够说明不能给孩子不好的成长环境;同时,有四成左右的网友表示赞成:考虑到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如何给孩子一个更完满的“家”更加重要。在这之前,可以通过这样的标准,来考核寄养家庭。另外,还有网友给出建议,除了经济因素,还可引入心理学家对寄养家庭成员进行心理评估,然后事后要定期回访寄养儿童,考察寄养儿童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根据这些具体指标才能避免寄养受到二次伤害。

微信好友知足4961:孩子的成长与环境密不可分,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和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是必须的。

微信好友seer_小白猫:如果要确保寄养家庭是否负责任,这样的单一指标显然太过简单粗暴,应该引入更多的指标综合衡量择优选择。

微博网友阿小商:南京救助站的未保如果真这样做,我只能说霸气,而且很棒。至于那些质疑,我觉得相比较于孩子受苦,这些真的不重要,能想想有多少地方连这些都没有想到,孩子得不到保护啊。只是希望,别只是流于形式。我在那实习过,希望做更好。

微博网友陌景习:感觉不是很好,离异的原因很多,不应该一刀切;不争吵打架,不打架能理解,不争吵的家庭一定是和谐的家庭吗?冷暴力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微信好友“小天地”文字留言说,离异不超过两次,做为领养指标。这挺好!因为那是和谐家庭的根基!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领养人平时在社区里是否与邻里和谐相处,乐于回馈社会奉献爱心。愿为困境中的孩子,提供一个成长环境。

微信好友“渔翁”:先有个规定再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各地文化民情不同,不要一刀切!实事求是与具体情况相结合。

困境儿童“短期寄养”还需制度补位

南京市鼓楼区提出的“短期寄养”有其现实背景:前不久,南京江宁两个女童饿死家中、贵州毕节四兄妹自杀……这些悲剧的发生,无不折射出当前缺少监护人而带来的未成年人成长尴尬。与之相对应的是,去年底,民政部就出台了《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让困境孩子看到了曙光和希望;如今,南京出台困境未成年人寄养家庭评估标准,更给处于困境的孩子们带来了一丝希望,值得点赞。 

据南京市民政局摸底调查统计,南京市有超过3000名困境未成年人。由此推算,全国困境孩子数量绝不是个小数目。目前遭遇困境的孩子,一般会被送往儿童福利院等机构。但由于福利院这个“家”的特殊性,再加上困境孩子普遍存在敏感偏激、孤僻冷漠、沟通障碍等问题,教育矫治难度大,这个“家”的作用发挥十分有限。由此来看,南京市以假期寄养、临时寄养、阶段性寄养的“短期寄养”方式进行困境孩子救助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短期寄养办法虽好,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短期寄养”监护权在民政部门,导致寄养家庭父母只有爱的义务,难有管的权利。如“短期寄养”,容易使一些生性敏感的孩子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作为寄养家庭,在管理上也很难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严加管理,否则会给人以“后爹后娘”之话柄。再有,如果寄养期间发生任何意外情况,如何来保证寄养家庭和困境孩子权利,这些话题都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由此看来,“短期寄养”办法虽然新颖,如果单靠爱心家庭的爱心奉献去维系,显然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现实的问题,还需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短期寄养”的有关制度和措施,让被寄养的孩子既能真正得到寄养家庭的温暖和爱心,又能使寄养家庭规避风险,因为只有被良法护佑的善策才显得更有制度善意。

【启示与思考】

南京出台困境未成年人寄养家庭评估标准,不仅让《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而且必将让家庭寄养为困境孩子撑起一片晴空,这是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因为父母吸毒、入狱、重病重残、失踪等各种原因,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困境孩子。孩子是无辜的、无助的,如何让困境孩子走出困境、健康成长,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享受平常人家的温情温馨和幸福美满,国家在想办法,大家都在努力。

目前遭遇困境的孩子,一般是被送到儿童福利院等机构。尽管儿童福利院让困境孩子有了一个“家”,但由于这个“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上困境孩子普遍存在敏感偏激、孤僻冷漠、沟通障碍等问题,而且教育矫治难度大,这个“家”的作用发挥十分有限。面对有些夫妇想要孩子却要不上孩子的现实,将困境孩子寄养到这种家庭,让困境孩子从侵害他们的父母手里解救出来,回归健康的家庭,感受家的温暖,确实是一件一箭双雕、两全其美的事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困境孩子是孩子中的一小部分,国家和社会不会忘记他们、忽略他们,而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以前,一些爱心人士收养孩子,这是值得称道的;现在,政府给补贴,委托爱心家庭寄养困境孩子,确保困境孩子得到照顾,这既是执政为民的表现,也是人文情怀的展示,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南京出台困境未成年人寄养家庭评估标准,鼓楼区面向全区公开征集寄养家庭,希望符合条件的寄养家庭踊跃参与,希望爱心人士越来越多,真正为困境孩子撑起一片晴空。待到鼓楼、南京探索出一定经验后,各地完全可以模仿借鉴。只有人人都为困境孩子献出爱心,困境孩子就一定走出困境,过上春暖花开、阳光普照的日子。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