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博士培养 助力新形势下信访工作

信访博士培养 助力新形势下信访工作

【事件介绍】

中国首设信访博士培养方向 2016年面向全国招生

中国第一个信访领域的博士培养方向“信访政策量化分析”7月6日起在中国政法大学正式开设。

该博士培养方向由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建设,实行双导师制。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委派实践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委派专业理论导师,理论学习在中国政法大学进行,实践培养基地设在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双方共同承担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据悉,2013年以来,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积极探索,研究开发了“社会矛盾冲突的量化管理”专业课程。该课程在中国政法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开课以来,为信访政策量化研究积累了有益经验。“信访政策量化分析”博士培养方向正是在此基础上获得批准设立。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傅广宛表示,当前信访形势依然严峻,定性层面的政策研究已经难以深入,在大数据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在定量层面对有关案例进行梳理和归纳。“信访政策量化分析”博士培养方向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信访领域相关数据分析的研究方向,其开设将对中国信访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信访事业的改革创新起到促进作用。

“信访政策量化分析”博士培养方向将于2016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当年计划招生1人。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中国转型进程中的社会冲突与矛盾、信访数据量化分析实证研究、信访指数研究、社会定量研究的基础、社会调查和社会统计方法等。

从信访成因看信访博士培养之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信访问题与日俱增。2005年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信访条例》并与当年5月1日起施行,其目的就是规范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依法依规上访。

虽然《信访条例》对政府及部门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对群众信访权益进行了界定保护,但从实际情况看,信访问题并没有因此减少,信访矛盾依然居高不下。从这个角度看,开展信访科学研究,推动我国信访理论研究深入开展,促进信访事业改革创新,的确很有必要。

然而,从信访问题成因看,“信访博士”的培养方向——“信访政策量化分析”又难免挂一漏万,对实际信访工作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指导效果。

从笔者日常工作接触到的信访案列看,造成信访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政策不当或政策执行不当造成群众利益受损;二是企事业单位改革中利益调整引发的矛盾;三是城镇化建设中征地拆迁双方诉求存在差异;四是群众“信访”不“信法”,司法判定仍然坚持上访;五是现行信访稳定体制的缺陷,纵容了群众越访、重访、缠访;六是对违法上访惩处乏力。在这六种原因中,“涉法”上访、“违法”上访最为突出,相反由于政策本身不当或政策执行不当造成的信访问题相对较少。

而“信访博士”的研究方向,恰恰是“信访政策量化分析”,课程设置也主要是中国转型进程中的社会冲突与矛盾、信访数据量化分析实证研究、信访指数研究、社会定量研究的基础、社会调查和社会统计方法等。开展信访问题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题中之义,但是在“培养方向”特别是课程设置上,从一开始就脱离了信访工作的实际,对今后的信访工作的指导意义,也将大大折扣。

从以上分析,对“信访博士”的课程设置,不妨从以下各方面进行加强:一是信访群众心理研究;二是企事业单位改革风险矛盾规避对策研究;三是征地拆迁补偿机制化解对策;四是信访工作法制化研究;五是维稳体制及方式方法改革研究;六是违法上访惩戒措施研究。

信访工作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种特殊工作,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贯彻落实,特别是全民法治观念的提高,信访工作必将成为历史名词。因此,在“信访博士”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上务必要有前瞻性,尽量把信访问题与法治建设、依法行政、社会治理、社会心理结合起来,进行跨学科研究,提高博士培养的时代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否则,“信访博士”成为昙花一现的历史名词,既有违初衷,也恐留笑柄。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