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打响浙东敌后抗战第一枪遗址(2)

寻访打响浙东敌后抗战第一枪遗址(2)

——平地一声惊雷响

军民团结得全胜

东西走向的六塘路是日军必经之路。我军快速把伏击火力点部署在沿途的百姓家里,村民们热情高涨,有的要求参战,有的要求分配后勤工作。

“我们老百姓都向着咱们共产党的部队,大队一直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伏击,根本不会有人去给鬼子通风报信。”附近的百姓都已被疏散到安全的位置,年少的许成林兴奋地躲在附近的民房里,死死地盯着这条路。

太阳西斜,下午2时,设在屋檐大树上的瞭望哨,终于看到鬼子从相公殿村往回走。一个日本兵扛着一面“太阳旗”,两路纵队行进着30个士兵,再后面是强拉来的挑着香烟老酒和鸡鸭的民夫。

等日军进入伏击圈后,林有璋扬手一枪,各个火力点跟着一齐开火,密集的弹雨向日军倾泻过去。毫无防备的鬼子兵乱作一团,用掷弹筒打出的弹药点燃了几间盐民泥房的茅草屋顶。这时,几名正在参加战斗的战士遵照指挥员的命令,跑过去扑救蔓延的火势,保护村民住房。

许成林指着六塘路说,当年这里是一条海塘,旁边都长满了芦苇和杂草,一些鬼子被火力逼到这里以后,皮带断了,衣服散了,枪支丢了,皮靴脱了,个个狼狈不堪,连滚带爬地争相逃命,各种装备丢了一地。林有璋一声令下,战士们从四面包抄过来,鬼子兵更是慌了手脚,匆忙砍去来不及抬走的两具尸体的右臂,弃尸而逃。

战斗很快结束了,取得毙8伤8的战绩,我方无一人伤亡。浙东敌后抗日首战告捷。“三北来了一支真正敢打鬼子的部队。”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整个浙东沦陷区,这一阵清脆响亮的枪声,震醒了沉沦在苦难中的浙东人民,大长了人民抗日的志气。

历史在这里铭刻

尽管枪声已经消逝,但这段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战历史,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

记者看到紧邻纪念碑亭的旁边,有一幢崭新的两层建筑,这是“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馆”。一楼是党员活动室,课桌椅子、电视电脑一应俱全,每逢村里党员活动日,大家都会聚在这里开会学习。二楼是史料室,陈列着从各方收集来的历史书籍、照片和实物。

纪念馆不远处,有一家在崇寿镇乃至慈溪名气相当响亮的第一枪海鲜楼。“我七八岁时就听爷爷讲当年三五支队打日本鬼子的故事,尤其是这里打响的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枪。2002年我在村里开酒楼时,就取了‘第一枪’这个名字。”酒店业主孙炳对记者说。

而在崇寿镇相公殿小学,这段历史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尤其应该牢记历史,了解革命先烈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作的奉献。”编写教材的倪仁国老师说。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