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教学内容和讲授形式的创新上多下功夫
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效性和感染力的关键在于抓好内容和形式的改进。
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点,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人民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无疑具有意识形态性,但马克思主义首先是科学,是科学理论与意识形态的有机统一,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是在回应时代问题中产生、在解决时代问题中发展的。离开了特定的时代及其问题,就难以讲清讲活马克思主义理论。无论是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和人民性。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把握上,我们应该做到聚焦问题,紧接地气,强化科学性,凸显人民性,彰显实践性。在讲授内容上应该坚持问题导向而非体系导向,坚持贴近生活而非疏离现实,坚持与时俱进而非故步自封,坚持学贯中西而非独家自语。
要遵循教育规律,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教好一门课,讲好一堂课,关键在教师。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在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思想性,教学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琢磨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特点,遵循教育之道,把引导和灌输结合起来,循循善诱,师生平等交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史、证之以实。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应该善于说清道理,讲好故事,系好“扣子”。教师以科学逻辑的力量征服人,以鲜活的事例感染人,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人。要讲清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中的基本“道理”,深入浅出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来龙去脉,既做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授业”者,又做传播正确价值观的“传道”者。
(作者系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