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优秀县委书记:“发展的开路人”须符合哪些要求(2)

学习优秀县委书记:“发展的开路人”须符合哪些要求(2)

会干事:找对方向破瓶颈

一地有一地的特色,一地也有一地的难题。办实事解难题,优秀县委书记们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搞发展,突破了地方发展瓶颈。

“找对方向,‘螺蛳壳里也能做道场’。”广州越秀区区委书记武延军说。针对越秀区土地利用已近极限,实现中心城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的现状,武延军带领班子在相对空间中找载体,在功能集聚上树特色,提出了“以物业为载体、总部楼宇经济为龙头、主体功能区和主导产业为支撑”的中心城区转型升级新思路,2014年,越秀区GDP达2587.41亿元,以全市建成区1/30的土地贡献了全市1/7的GDP,单位土地面积经济贡献率全市领先。

安徽省广德县之前一直是以农业发展为主,开发区全靠招商引资,产业层次相对较低、能耗相对较高。2010年,县委书记吴爱国在调研基础上,确立了“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变粗放发展为节约集约发展,将有污染难治理、能耗大、有安全隐患等情况列入“五个不招”。“发展慢不得也急不得,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吴爱国说,科学发展才是最大的民生。

福建省尤溪是个山区大县,经济发展居全省中游。由于在产业基础、区域、资源等方面并无优势,在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大潮中,面临着急迫的“中间危机”: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县委伍斌上任后,明确了实施“工业强县、文化强县、开放尤溪、幸福尤溪”发展战略,如今,尤溪县老城区得到持续提升,配套创建朱熹诞生地5A级景区的多个板块正在形成,朱子文化日益成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成长基因;加上东城新区、西城新区呈双翼齐飞之势,全城聚集人口超过12万人,人气旺,百业兴。

干成事:造福一方人民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优秀县委书记们用实实在在的业绩、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地方发展腾飞鼎力前行。

邀请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把脉会诊,并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寻计问策、集思广益。河北省威县县委书记吕志成绘就了一幅贫困县后发崛起、科学发展的路线图:工业构筑“3+2”,即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3个主导产业,通用航空、新材料两个新兴产业;农业形成“三带一园”产业布局,即沿西沙河20万亩优质经济林带、沿106国道20万亩高效蔬菜带、沿金沙河畜禽养殖带及4.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城乡一体建设制定“1+3+4+180”规划,即县城+3个卫星镇+4个重点镇+180个中心村,规划实现了“全县域、高起点”。

陕西省富县县委书记冯振东深入农户、企业和合作社走访调研,策划推行了塬区苹果托管经营和土地流转开发试点,开创了企业与合作社深度合作、合作社与农户抱团经营的良性互动格局。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创新推行果园林权确权登记和抵押贷款制度,将农户的“死资源”转变为“活资本”。通过探索建立果树林权抵押贷款联合体,有效破解了农户融资难与产业发展资金瓶颈,为农民致富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目前,富县已成为全国首家整建制推进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县区,全县25.5万亩果园完成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出台融资、技改、招工、营销等全方位服务扶持政策,福建南靖县委书记张琳光身先士卒,带动各级干部继续服务好万利达集团技改、招工等工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2014年,南靖万利达走出低谷,出口额由2011年的6600万美元回升到4.3亿美元。“决不能因为基础不牢,导致将来项目流失、机遇错失”。四年来,南靖投资60多亿元,建设高等级公路190多公里,基本形成重点区域主干路网,将重点区域与漳州市区串联起来,为重大项目落地、大规模开发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