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演进。虽然信息化战争呈现出局部性的特点,但是战争所涉及的领域不但没有因此而窄化,反而变得越来越广泛,更加需要动员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技术、信息、传媒、交通、运输、资源等全社会力量支援战争。冷战结束以来爆发的多场局部战争也表明,即便是那些世界军事强国,在面对与其军事实力差距较大的对手时,也特别重视在各个领域运用多种手段配合军事斗争。而人民战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其重要特点,恰恰就是把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条战线的斗争相结合,形成强大合力去克敌制胜。因此,开展当代人民战争,要发挥人民战争的伟力,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紧紧依靠人民”这一根本指导原则。必须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诸多涉及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各个领域,各尽其职,各显所能,开展多种形式的斗争,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优势;必须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和经济社会对其的依赖性,像当年创造地雷战、地道战那样,创造出适应信息化战争特点的人民战争新战法。
广泛动员人民是凝聚人民战争伟力的根本途径
战争是力量的较量。人民战争克敌制胜的力量来自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的战争伟力,但战争伟力不会自然形成。广泛动员人民参加和支持战争,是凝聚人民战争伟力的根本途径。
广泛动员人民,必须进行卓有成效的政治动员。毛泽东在指导抗日战争时指出:“政治上动员军民的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这是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政治动员的根本方法,就是使每个士兵每个人都了解战争的性质、前途,明白战争与个人切身利益的关系,从而激发人民群众支援战争、参加战争的政治热情。当前,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点,长期和平环境造成不少部门和个人国防观念淡化、意志松懈、思想麻痹。要应对这些挑战,为开展当代人民战争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就必须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全民国防教育。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广大人民团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树立以捍卫国家利益为己任的当代国防观念。通过长期的教育引导,使人民群众认清国家利益是社会各阶层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与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休戚相关,捍卫国家利益就是维护自身利益。人民战争之所以有巨大的威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自身利益而战的广大人民对战争苦难有超强的承受力。当代战争越来越重视对民心士气实施打击,以瓦解对方的抵抗意志。因此必须不断培育全民族的尚武精神,不断强化忧患意识,磨炼斗争意志,为军事斗争的胜利提供精神和物质支持。
广泛动员人民,还需要有正确的组织形式。战争是对交战双方组织力量的考验。在包括抗日战争在内的中国革命战争的各个时期,党创造了组织和武装群众的多种形式,形成了“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动员体制,这是领导开展人民战争的重要组织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根据新形势,探索和创造一整套利益牵引与政治教育相结合、行政约束和法律法规制约相结合、政府引导和社会组织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新型人民战争组织形式,为开展当代人民战争提供雄厚的人力、物力、科技力等社会资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