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辨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辨

摘要: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思潮。从这三大思潮出发,梳理中国之历史、认识中国之现状、规划中国之未来,构成了百年来以至当下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三大阵营。廓清三大主义的各自面貌,阐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对立、融合和过渡的清晰图景,则是本文自命的任务。

原标题: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差异、对立、融合与过渡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思潮。从这三大思潮出发,梳理中国之历史、认识中国之现状、规划中国之未来,构成了百年来以至当下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三大阵营。廓清三大主义的各自面貌,阐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对立、融合和过渡的清晰图景,则是本文自命的任务。

一、三大思潮之差异

自由主义的本体论从抽象个人出发建构国家,把国家看成是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性个人的契约联合体,进而得出个人先于社会而存在、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的结论。民族主义则主张“每个个人都必须从属于某个民族”,把民族看成是先于个人的本体,推论民族逻辑上先于个人、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而马克思主义则从根本上反对这两种理论所采用的先验设定本体的理论路径,在本体论上主张用现实的人代替抽象的人。马克思主义只承认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中具体的个人。由于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处于相同的生产关系中,因此形成阶级。可以说,特定生产关系中具体的人是马克思主义分析的起点,而阶级则是马克思主义进行社会分析的本体。

不同的本体论决定了不同的身份认同模式。自由主义主张的身份认同可以称为启蒙认同,从个人自我认同出发,否认一切共同体认同的合理性,除非这种对共同体(比如说国家)的认同与对自我的认同一致。这就是所谓“理性之爱”。与启蒙认同反对个人利益为共同体利益做牺牲不同,民族主义把民族认同置于其它一切认同之前,认为个人为民族利益“应该做出牺牲”。马克思主义突出超越民族范围的阶级认同,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著名口号。

不同的身份认同导致不同的国家学说。自由主义主张“契约国家说”,认为国家是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而订立契约所建构,主张国家权力在内部的分权制衡。民族主义主张“民族国家说”,认为民族是政治权力的唯一来源。民族国家的建立是为了民族的认同、统一和自治。马克思主义则主张“阶级国家说”,认为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它们在理论上都和多民族国家相容,甚至更支持多民族国家;而民族主义由于在身份认同上强调民族特殊性,因此它在理论上只接受单一民族国家。

三大思潮在政权合法性上也有不同看法。在自由主义看来,程序民主则是既建立权威又不侵犯自由的唯一方式,所以形式上的程序民主和目的上对个人自由的保护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民族主义的“民族国家说”一方面通过其成员心理上的民族认同来构建合法性,另一方面通过与其它民族相比较的优势取得民族成员的认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国家说”则指出了旧国家的本质:“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民族主义用民族的统一性淡化内部矛盾,因此“在结构上就不能解决诸如社会正义、资源分配和冲突管理等主要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与民族主义基于心理和外事的合法性不同,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探讨合法性问题时都是现实和内向的。

三大思潮在本体论、认同模式、国家学说以及合法性建构这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的不同看法,构成了它们之间理论上的主要差异。

二、三大思潮之对立

自由主义不认同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自由主义看来,只要在方法论上接受了集体主义的理论起点,这个起点里隐含的集体高于个人的逻辑就一定会演化成专断权力侵犯个人自由的现实。就民族主义而言,民族意志自然高于民族成员意志,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就马克思主义而言,阶级利益当然高于阶个人利益——为了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革命事业,个人利益是可以付出的代价。

在民族主义眼中,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其理论和行为实际上一直被民族主义的逻辑所主导和渗透。自由主义主张自由的个人通过契约形成自由民主的国家,但没有哪一个自由民主国家向其它民族的成员开放国籍资格。自由主义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其实只是蒙着面纱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还认为,马克思主义在落后国家成为主流,不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阶级危机,而是由于工业化落后造成了民族危机。可见,民族主义不仅不能接受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式,而且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它们做了解释。

在马克思主义眼中,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都是资产阶级欺骗和麻痹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绝不反对自由,相反把自由作为自身最根本的价值理想和共产主义最重要的社会特征。可是,马克思主义却尖锐地批判自由主义,抨击自由主义“所谓自由就是自由贸易,自由买卖”,但正是这种自由使得劳动力成为商品,继而发展出资本主义的一整套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也不反对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可是,马克思主义却猛烈批判民族主义,指出这种意识形态在国内掩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在国际上破坏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团结。正是由于在阶级分析的视野中,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都和资产阶级的利益直接相关,所以马克思主义在提到这两大思潮的时候,往往会称之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或“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可见,无论是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都可以从自己的问题意识、理论体系和现实关照出发,批判和解构其它思潮。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