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解决重大国际事务
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如何,重要一点是看它参与解决重大国际事务的能力。抗战期间,随着威望和影响力不断增长,中国开始参与解决一些重大国际事务。
1942年2月,蒋介石为调解印度国大党与印英当局之间的关系而访问印度。由于国大党的影响,全印度到处都弥漫着反英情绪。日本据此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大肆叫嚣“把英美赶出亚洲”。缓和国大党与印英当局的矛盾,说服国大党参加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意义重大。英国在接到蒋介石将要访印的消息后,至少表面上采取了欢迎态度。虽然蒋介石访印的目的最终没有完全实现,但显示了中国参与重大国际事务的意识。
中国积极支持朝鲜独立。朝鲜半岛在近代一直饱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蹂躏,迫切要求独立,中国对此寄予深切同情。1941年11月9日,中国外长宋子文对记者宣布:协助朝鲜在战后独立是中国的义务。随后,蒋介石批准了《扶助朝鲜复国运动指导方案》。中国的对朝政策对美国影响很大。开罗会议上,在中国提议下,朝鲜独立问题被列入会议议程。《开罗宣言》郑重宣告:“我三大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在开罗会议上,蒋介石与罗斯福还围绕成立远东委员会、对日本皇室处理、日本对华赔款、对日本军事占领等十大问题交换了看法,在不少方面罗斯福赞成蒋介石的意见。可以看出,中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上有了相当的话语权。
参与创建战后国际秩序
中国是联合国主要创始国之一。1943年10月,中、苏、美、英四国共同发表声明,首次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设想。1944年,在华盛顿市郊敦巴顿橡树园举行的联合国筹备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许多建议被大会采纳。中国代表团还在调和大国之间矛盾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1945年3月5日,美、英、苏、中四个发起国联合发出了邀请各国参加旧金山会议的请柬。成为联合国发起国之一,令国人十分激动,《大公报》评论说:“我们八年抗战,牺牲重大,始终不屈,今日获得此地位,当然不是侥幸。”6月26日签署《联合国宪章》时,中国因最先进行反法西斯侵略战争而被列为第一签字国,并被允许使用中文签字。在这次会议上,中文被确定为联合国使用的五种语言之一。自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确立下来。
海外华侨待遇得到改善
海外侨民待遇如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抗战期间,中华民族的英勇壮举赢得了世人尊重,使华侨待遇获得改善。1940年菲律宾议会通过新移民法案,规定对外来移民采取一体制度,不再歧视华人。1942年古巴与中国签订友好条约,规定以后华人赴古,可享受与其他外侨平等待遇。美国继1943年1月签订中美新约后,罗斯福总统于1943年10月11日向国会提出咨文,主张废除限制华人法,借以改正“历史性之错误”。众议院、参议院分别于10月21日、11月28日通过本案。此外,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华侨的待遇也得到改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