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 国企怎么当好“主力军”和“领头羊”(3)

“一带一路”上 国企怎么当好“主力军”和“领头羊”(3)

金融服务不可缺

“主力军”的发力也离不开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保障。

7月14日,国资委发布的《“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公布了中央企业参与的一系列大项目,涵盖了电力、轨道交通、建材、通信等多个领域。

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毅此前曾透露,“十二五”以来,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从2.7万亿元增加到4.9万亿元,年均增长16.4%;营业收入从2.9万亿元增加到4.6万亿元,年均增长12.2%,截至2014年底,中央企业境外经营单位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占比分别达到12.5%、18.7%和10.6%。

7月27日,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在2015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论坛上表示,企业普遍反映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服务比较欠缺。“企业在‘一带一路’投资的资金来源中,主要依靠的是自有的资金。”

对此,庄聪生建议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的步伐,特别是做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服务布局,扩大覆盖面,提高服务能力,并且进一步发挥政策性保险机构的作用,采取降低费率、扩大覆盖面、创新保险产品、提升理赔效益等措施。

事实上,我国金融、保险机构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也给予了较多关注。并推出了针对“一带一路”的产品和服务。

来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信保累计实现承保金额1179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7.4%。

6月24日,中信银行宣布设立“一带一路”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主要投资于“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城市综合开发、并购重组、产业投资及“走出去”项目。

此外,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也在近年挂牌成立,这三大金融机构显然将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李锦认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机构应该转变理念,“在国内,金融机构的理念是赚企业的钱,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机构应该更多地帮助企业,扶持企业在外面的业务。”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