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 国企怎么当好“主力军”和“领头羊”

“一带一路”上 国企怎么当好“主力军”和“领头羊”

在“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上,国有企业的角色和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截至2014年年底,国资委监管的110余家央企中有107家在境外共设立8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的央企达80多家。

作为国企问题的资深专家,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在目前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不仅在产能和签约能力方面实力强劲,而且在推进各个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以及国际合作与谈判等方面也起着带头作用。

作为国家实力和形象的代表,国有企业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怎么当好“主力军”和“领头羊”?

国企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主力军”和“领头羊”

谈及“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的角色,李锦表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发挥着‘主力军’和‘领头羊’的作用。”

国资委的数据显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额约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7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约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总额的60%。境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的增长加速了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2014年中国共有62家承包商上榜世界250强,已有1家进入前10名,5家进入前30名。

上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议上批示,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加大“走出去”力度。

在李锦看来,“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也是一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过程。因为“一带一路”划定的区域范围值得装备制造业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利用。他认为,“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的含义是“产业的输出,能力的输出。”

“中国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核心就在于通过这样的合作,从产品的贸易、产品的输出推进到产业的输出和能力的输出上来。中央企业对外开放‘新’在何处?就是要在产业和能力的输出上作出好文章。”李锦说。

而在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的细分领域,国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认为,企业主导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要求。他表示,6月1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将“企业主导”排在基本原则中的第一位,分外引人注目。

上海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丁晓钦认为,作为国家形象和利益的重要代表,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基础设施建设被摆在首要位置。丁晓钦认为,由于周期较长、收益不高,私人资本与私有企业通常不愿意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对于国企来说,投入“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不仅是贯彻国家战略和意志的体现,也是消化和转移我国国内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此外,丁晓钦还表示,由于“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而现阶段,我国民营资本的规模、技术水平、竞争力、管理水平都不如国有资本,更远远比不上西方跨国公司的垄断资本,因此目前进入国际要素市场,获得足够份额的主要还是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是我国进入国际要素市场的希望,也是我国获得国际要素市场定价权的主通道。”丁晓钦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