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可不可以谋富贵?

官员可不可以谋富贵?

官员可不可以谋富贵?其实,这原本不是问题。自古以来,“千里做官只为财”,是老百姓眼里的常识。另外,“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也是百姓认可的平常道理,既然是“货与”,那么换回富贵,就是自然的。

中国古代,是自诩可以白衣致卿相的国度,白衣入仕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富贵。只有朱元璋这样的个别皇帝,才会把官员的俸禄限制在一个可怜的水平上,然后用剥皮揎草这样残忍的酷刑,威胁他们不贪不腐,老老实实为自己服务。结果呢,恰是明代官员的贪腐是最厉害的。皇帝不肯给,他们就利用自己的职务权力,为自己谋利。即使不刻意贪腐,仅仅靠征粮征税方面的陋规,就可以活得很舒服。明代官员在谋取不正当富贵方面,一点都不比别的朝代逊色。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制度上的“朱元璋陷阱”。

当然,即使是明代,也有像海瑞这样,以道德追求为己任,真的一介不取的官员。做县令时,为母亲过生日割二斤肉,都得掂量掂量。官做大了,布衣素食,抬着棺材给皇帝提意见,连棺材都是劣等的。但是,如果要官员都学海瑞,根本是不可能的。东林党人,可以跟魏忠贤叫板,死都不怕,但你要让他们学海瑞,过苦日子,他们却不肯。一直到明朝末年,一干慷慨激昂的复社好汉,照样在秦淮河浅斟低唱,传出那么多跟名妓的凄婉故事。我们都知道,没钱,这样的日子是过不了的。

多少年来,尽管老百姓对于官员有抵触情绪,无官不贪、官官相护、官逼民反这样的说法,代代相传,但是,老百姓其实并不认为,官员就一定不能谋富贵。他们推崇和向往的清官,倒不一定非得过苦日子、粗茶淡饭,关键是要断案公平,不额外索取。戏剧形象里的包公就是个典型,出门八抬大轿,前呼后拥,反而显得威风,这种威风,因为里面有公正廉明四个字,老百姓反而喜欢。

公务员是发不了大财的职业,只能谋“有节制的富贵”

现在我们宣传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这无疑是对的。但是,干部也是人,有父母兄弟姐妹,有老婆孩子;人的七情六欲,他们都有;人的弱点,当然他们也有。马克思主义,也从不排斥个人利益,也没有要求为公共事业服务的人,个个都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

但是我们在宣传上,却存在着某种偏向,总是强调干部不要个人利益。宣传中的典型,都是不顾家人,一介不取,衣衫褴褛,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的形象。管仲曾经对齐桓公讲过,一个不爱家人的人,是不可能爱君主的,当然,更不可能爱民众。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所有的爱,都是由己及人的。己饥己溺,方知人饥人溺。

承认干部跟其他人一样,有追求个人利益的权利,有谋取富贵的权利,是一种顺理成章的事儿。做官,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某种意义上的富贵。当然,如果还想求更大富贵,把自己变成超级富翁,就只能改行了。

公务员就是一种稳定、社会保障不错、但发不了大财的职业。所以,干这个职业,所谓的富贵,也是一种有节制的富贵。

但是,中国从来都有官场控制和配置资源的传统,在社会上,官员不仅地位最尊,而且权力最大。这样的状况,到今天也没有根本改变。所谓大社会小政府的理想,在现今的中国,还是一个相当遥远的梦。因此,承认官员有谋取富贵的权利,在一些人看来,似乎就等于说他们可以利用职务和手中的权力来谋取富贵。所以,我们必须走这个钢丝,既承认官员可以谋富贵,同时,又不能让他们利用职权干这个。为此,我们的制度设计,必须让官员能凭借收入和待遇,过上中等偏上的生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