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丰碑

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丰碑

——论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法西斯进行的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大搏斗,不仅在世界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人类战争史上也是伟大的。面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中国各界各民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英勇奋战,不仅最终战胜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还在世界民族解放史上谱写了灿烂篇章。

第一,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斗争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东方大国,曾创造过灿烂的人类文明,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到了近代,特别是从1840年起,英、法、美、俄、日、德、意、 奥、荷等西方列强接连入侵,明火执仗地割占领土,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其中,日本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最多、屠杀中国人民最多的国家。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一度把中华民族逼到“灭种亡国”的地步,但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了全国人民的觉醒。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并成为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抗日战争在全国大规模展开。特别是由中国共产党所倡导、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最终保证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局部抗战首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并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从而打破了日本“北进”、“南进”的侵略计划,使德日夹击苏联、会师中东的图谋未能达成。

随着中国的重要战略地位被美、英、苏等国所承认,为了使中国继续坚持对日本的有效作战,最终实现“先欧后亚”战略目标,美、英特别是美国在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问题上的态度比较积极。从1942年春起,中国各界掀起了要求立即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的热潮。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订《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约》,其他国家也先后宣布废止其在华特权,从而解除了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强加于中国人民的枷锁,雪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与此同时,中国逐步获得政治大国的国际地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反法西斯国家于1942年1月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排列在26个国家之首,并提前一天签字,表明中国已经作为“四大国”代表之一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

抗日战争的战略地位也使中国成为保障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同盟国主要国家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商讨共同打败德日意法西斯和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世界和平蓝图,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中国还参加了旧金山制宪会议以及联合国组织机构设置的制定,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与国民政府代表共同组成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发起旧金山会议,共商建立“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即联合国。随后,合作制定《联合国宪章》、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汉语作为联合国正式用语等,都标志着中国的大国地位逐步确立,并以世界四强之一的姿态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第二,抗日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抗战的爆发,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了新的生机,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今天的民族革命任务,主要是反对侵入国土的日本帝国主义,而民主革命任务,又是为了争取战争胜利所必须完成的,两个革命任务已经联系在一起了。”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抗日与革命是一个东西”,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就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为此,中国共产党首先倡导和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成了全面抗战,并时时处处以民族利益大局为重,努力维护和巩固了这一战线,从而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抗战之初,由于中共实行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等抗日武装迅速挺进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广阔的敌后解放区战场,并使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敌后战场的开辟,一方面为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国民党的种种限制,为中共革命力量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经过八年全面抗战,中共力量得到迅速发展,军队从初期的4万余人发展到127万多人,民兵286余万人,并先后在华北、华中及华南建立了19块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革命力量。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