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丰碑(2)

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丰碑(2)

——论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然而,国民党在九一八事变后仍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要求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压制民主运动,消极抗日。特别是蒋介石制造的皖南事变,使国民党人心大失。1944年日军发动“一号作战”,造成国民党在豫湘桂战役大溃败,并给中国战场造成新的危机。此时,欧洲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第二战场已经开辟。中国敌后解放区战场日益壮大,不断发起对敌局部反攻;而正面战场则频频败退,接连失陷河南、湖南、广西三省区,充分暴露了国民党的专制独裁和腐败无能。到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与汪伪政权中的汉奸互相勾结,将伪军改编为国民党军队,成为反共的一支重要力量;甚至与侵华日军勾结,利用日军以“维持治安”为名,阻挠中共武装收复失地;还雇佣日本战犯为顾问,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这种种倒行逆施,使国民党及其政府人心丧尽,从而决定了抗战后的失败命运。而中国共产党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在对敌作战中迅速发展,在全国人民中威望渐增,大得人心。可以说,抗日战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没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革命力量的大发展,就不可能有解放战争新旧中国命运大决战的胜利。

第三,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团结和觉醒的里程碑,是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最辉煌时期。

中华民族在近代的衰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而造成的国家的分裂和民族的涣散。民族的团结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如果说,近代百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每一次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的斗争,都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准备了量的积累,而抗日战争则使中华民族的觉醒产生了质的飞跃。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觉醒的突出表现在于,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高于阶级利益、党派利益和团体利益成为一切爱国者的共识,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凝聚力。中国各阶级、各政党、派别、各军事集团自觉发扬“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的爱国主义传统,团结一致,共赴国难。而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对团结全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起了核心主导作用。具体来说,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国至上,团结御侮、不畏强暴,勇于牺牲、自力更生,百折不挠的抗战精神。这种精神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它使中国社会各界在抗日问题上找到了契合点,即爱国须抗日,抗日即爱国。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经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从九一八事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到七七事变开辟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人民靠着自力更生、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独立抗击外来侵略。正是这场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体筑起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先后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名将,以及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女投江及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此外,全国工、农、商、学、知识分子,各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也表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可见,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团结,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空前弘扬,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部研究室原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席军史专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