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的反思:德国与日本的不同态度(2)

对历史的反思:德国与日本的不同态度(2)

摘要:70年来,作为侵略战争的主要策源地德国和日本,在对这场战争的认知和态度上却大相径庭,前者以史为耻、切割了断,后者遮遮盖盖、祭祀膜拜,由此导致 了两个国家不同的周边关系、国际形象和发展走向。70年过去,历史不能淡忘,罪行不能尘封,教训不能略去。只有正确反思历史,才能掀开新的一页,人类才有 美好明天。

二、承认历史罪行,才能求得和解

法西斯主义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制造了一起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极大伤害,给战后国际关系造成了严重后遗症。这也为战后 这几个国家重新融入世界,与战争受害国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带来很大障碍和困难。要求得他国以及世界的宽恕,达成民族和解,前提就是要承认本国在二战期间 犯下的历史罪行,这是担起历史责任的基本要求。历史罪行是国家的历史耻辱,但只有公开认罪服罪,以谢罪换取冰释,以忏悔换取信任,以真诚换取和谐,才能有 和平光明的未来。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今年3月初访日时所说:“二战后德国能够幸运地被国际社会再度接受,是因为德国彻底与过去诀别。”走不出这一步,必然 作茧自缚,自困于世。

战后70年来,德国历届政府不避讳历史上的罪行,一再向曾遭受纳粹侵略和残害的各国人民谢罪。1970年,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 碑前双膝跪下谢罪,世界为之动容。媒体评论道:“德国总理跪下去,德意志民族站起来。”1995年,科尔总理又跪在以色列一座纪念碑前,重申德国的悔罪, 后来又倡议成立“赎罪委员会”。1996年,德国政府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纳粹受害者哀悼日。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哀悼大屠杀中遇难犹太人的中心地。在德 国,任何对德国在二战中的罪行进行歪曲、掩盖或淡化的企图,都会立即遭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反击,并且依法治罪。从重塑民族关系的大局出发,德国在处理二 战历史问题时,尊重被害国家和被害民族的民族感情,注意国际舆论的监督,采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态度,争取得到国际社会的信任。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德国重新 塑造国际形象,重新融入欧洲和世界,国际关系逐渐修复,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逐步增强,逐步成为欧盟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德国还与其他国家一起举办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纪念活动,向世界传递勿忘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历史表明,悔罪才能和解,和解必须悔罪。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在对待战争罪行上始终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企图将历史罪行轻描淡写、一笔抹过。作为日本“头号战犯”的裕仁天 皇,一直到死也没有对日本侵略过的受害国和人民表示谢罪之意。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可是日本右翼势力却极力狡辩, “南京事件的真相还不清楚”,“战争中杀人本来就不算杀人”,把南京大屠杀改为“南京事件”,“屠杀”改成“杀害”,屠杀的30万人改成“许多”。 1995年,日本国会通过的《战后50周年决议》根本不提“谢罪”两字。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日本政府愚弄民众,掩盖历史真相,美化侵略战争和战犯。首 相安倍在美国的演讲中称慰安妇受害者是“人身买卖”,公然掩盖与歪曲历史。日本地方政府甚至着手为二战时臭名昭著的“神风特攻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公开 宣传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这些错误言论行径都遭到了中韩等国的强烈驳斥。承认历史罪行有助于化解历史仇恨,改善中日关系,增进民族交往,这是日本政府应该 秉持的基本常识。“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这是我国政府的诚挚劝告。在日本侵略战争失败70周年之际,日本面临重大 抉择,必须反省自责、改弦易辙。否则,一意孤行,将与亚洲与世界各国更加疏远。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