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多次发表文章和讲话阐述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学习什么等问题,他指出:认真学习,党员干部才能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依靠学习,党的事业才能走向未来。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征程中,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正在走向深入的当下,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无疑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
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政治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
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党。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其名篇《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号召全党同志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大兴学习之风;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曾一语双关地把这个进军的过程比喻为“进京赶考”,旨在提醒全党同志要时刻不忘学习、加强学习。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干部的理论学习问题,大力倡导和推进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正是因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我们党成功地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角色转变,并且领导全国人民成功地抗御住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所带来的巨大政治压力,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峰回路转后迎来了一片新的艳阳天。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同过去相比,我们党今天所面临的学习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因为,当前全党迫切需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要不断增强我们的本领,而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有效地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和本领落后的问题,以强大、充裕的本领储备,从容驾驭中国这艘巨轮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扬帆远航。
正确把握学习的方向与方法
把学习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有了这种思想上的重视,学习的有效开展才能获得根本保障。当前,全党的学习态度整体是积极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从思想上不重视学习,尤其是不重视理论学习,他们以一种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用琐碎的事务主义作风挤占甚至取消理论学习的空间;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心浮气躁,凡事注重眼前、追求速成,沉不下心来进入读书学习的状态,工作之余,对交际应酬乐此不疲,对学习思考敬而远之。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思想的空洞、本领的匮乏和干事能力的低下。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学习历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新理论、新知识、新经验的学习,更需要花大气力、下苦功夫,不能遇难而退,更不能投机取巧。要广学博学,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求得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这就是要求我们党的全体干部,要从思想上重视学习,减少应酬、多挤时间、沉下心来,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加强学习。
正确把握学习的方向。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和引领学习的全过程。当今中国,社会思潮多元化的趋势在深入发展,西方敌对势力正从多个层面利用这一趋势,加大对我国的“西化”“分化”力度,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空前激烈、形势极端严峻。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格外注重方向的正确性,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取向。如果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弱化意识形态斗争的敏锐性,就会缺少甚至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状态下被西方的意识形态所侵蚀甚至操纵。如果这样,学习就不仅没有益处,而且还有很大的害处,学得越多,错误越甚,运用到实践中还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现在,少数党员干部在学习中不注重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对于各种经过巧妙包装的西方意识形态警惕性不高,判断力和免疫力欠缺,在不同程度上认同了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阶级斗争熄灭论”等旨在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论调,应当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通过组织和上级领导帮助、个人端正认识等方法予以解决。
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以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水平为目标,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为此,需要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为解决问题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学习中增强问题意识。那么,问题从哪里来?真实的问题从调查研究中来。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功,也是领导干部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首先要心怀对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真正心系群众、关心百姓疾苦。进一步地,需要掌握和运用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党员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人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制度化常态化的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和人民群众交朋友,从中发现和找准问题,尤其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之、解决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